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130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01.
高温引气对亚燃冲压燃烧室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亚妹  方祥军  顾洪斌  林鹏  王霄 《推进技术》2017,38(12):2778-2787
将高温引气加热煤油的方法、凹腔火焰稳定器和支板喷注器结构应用于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以提高煤油的点火能力和火焰稳定性。采用有限体积方法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及组分方程,对无引气和有引气时燃烧室内的流场结构进行了数值研究,对比研究了引气温度对燃烧及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引气温度越高,燃料喷注对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越小,燃料分布越均匀;与无引气相比,引入高温气体虽然使总压恢复系数有所降低,但是混合效率、燃烧效率和燃烧室比冲都有提高;特别是有引气(煤油温度T=500K)时,在喷注点后X=480mm处混合效率提高了7.03%并混合完全,在燃烧室出口总压恢复系数降低了5.34%,燃烧效率和比冲分别提高了17.51%和20.29%。引入高温气体加热液态煤油省略了煤油的雾化和汽化过程,增强了燃料与空气掺混,改善了燃烧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燃烧室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02.
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室火焰面模型应用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纪鹏飞  罗雨  陈兵  徐旭 《推进技术》2017,38(6):1201-1208
为了探究煤油燃料超燃流场是否满足火焰面特性,基于双支板超燃燃烧室开展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燃烧室入口马赫数2,总温1436K,燃料由支板分级喷注。根据燃烧室计算结果与火焰面模型判据可知:在微观上,绝大部分燃烧区的Karlovitz数不超过100,耗散涡不会对火焰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可近似满足火焰面要求;在宏观上,燃烧区的Damkohler数远高于局部熄火临界值,湍流强脉动导致的破碎火焰时均化具有层流火焰特性,雷诺时均N-S(RANS)方程结合层流火焰面计算与该特性是相符合的。试验中,不同上游当量比导致燃烧室存在两种稳定的燃烧状态:上游燃烧状态和下游燃烧状态,火焰面模型结合煤油23步反应机理可以准确描述两种燃烧状态的湍流燃烧特性,因此RANS结合火焰面模型在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室数值模拟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3.
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岩  朱韶华  田亮  陈兵  徐旭 《推进技术》2017,38(4):740-750
为了研究当量比分配对超燃燃烧室性能的影响,对煤油在基于双级支板喷注的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中的超声速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超燃燃烧室进口污染空气由烧氢补氧加热器提供,总温为1231K,入口马赫数为2.0。液态煤油通过两级十字型布置的支板直喷入燃烧室,全局当量比恒定为0.8,采用了三种不同的上下游燃料分配方案。数值模拟采用k-ω SST模型来模拟湍流;离散相模型来模拟煤油液雾的破碎、雾化、蒸发以及与连续场之间的耦合过程;部分预混火焰面模型来考察湍流与化学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煤油采用正癸烷(C10H22)作为替代燃料,其半详细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包括40组分141步基元反应。预测的三种工况条件下壁面静压分布均与试验值符合良好,表明本文采用的数值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大分子碳氢燃料的超声速燃烧过程。通过对燃烧流场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做出以下结论:燃烧室内存在着两个反应区,上游反应区前锋驻留在上级支板尾缘,下游反应区前锋驻留在下级支板尾缘。随着上游当量比从0.1提高到0.3,上游反应区逐渐从位于流道竖向中央的对称结构转变为向下底壁与侧壁交接的角区倾斜的非对称结构,下游反应区则逐渐缩小;预燃激波串起始位置向燃烧室进口移动,进入上游反应区的气流逐渐从超声速气流转换为亚声速气流,而进入下游反应区的气流逐渐从亚声速气流转换为超声速气流;燃烧室出口总压恢复系数从37.6%单调增加到41.1%,燃烧室内推力却从366.4N单调降低到331.8N;然而,燃烧室出口燃烧效率与上游当量比之间不存在单调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4.
航空发动机热气防冰结构的冲击换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冲击换热特性在热气防冰结构中的适用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典型热气防冰系统整流支板中的冲击换热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相应的换热试验简化了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冲击距离、冲击孔直径、冲击孔间距和Re对热气防冰系统冲击结构换热能力的影响,验证了整流支板中冲击换热结构的换热规律与单独冲击换热结构的一致性,并获得了热气防冰系统中其他结构对冲击换热结构换热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减小冲击距、增加孔径、减小孔间距及增大Re都能够增强换热能力。  相似文献   
105.
发动机整流支板大尺寸过冷水滴撞击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剑平  刘振侠  张丽芬 《航空学报》2011,32(10):1778-1785
目前航空发动机防冰系统通用设计方案是以过冷小水滴的撞击特性为依据,但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尺寸过冷水滴(SLD)环境下的结冰会对飞行器带来更加恶劣的影响.基于此,对大尺寸过冷水滴环境下发动机进口支板的水滴撞击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水滴运动控制方程进行了修正,以模拟水滴的变形及破碎的影响;然后对水滴在壁面处飞溅、反弹现象进...  相似文献   
106.
液体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支板凹槽稳焰技术试验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液态碳氢燃料点火、稳焰技术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发动机获得推力性能的先决条件。采用直连试验手段,对支板凹槽组合稳焰技术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燃料喷注方式和不同支板凹槽组合方式对点火、稳定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板喷射与支板凹槽组合稳焰的燃烧组织方式,可以实现在低飞行马赫数范围(Ma0=4~5)液体碳氢燃料的可靠点火与稳定燃烧,并获得较好的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107.
新白云机场航站楼点支式玻璃幕墙玻璃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白云机场航站楼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m^2,分为7个部分:主楼、东连接楼、西连接楼、东一指廊、东二指廊、西一指廊、西二指廊;其中幕墙面积近15万m^2。整个幕墙体系由自平衡索结构点支式玻璃幕墙(下称点玻)、框式玻璃幕墙、金属板幕墙、石材幕墙和铝合金门窗组成,其中面积最大、难度最高、技术最复杂的当属点玻幕墙。航站楼点玻面积近10万m^2,堪称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点玻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108.
对 8种进口M数为 2 .5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燃烧室在各种驻点条件和燃料总体当量比下进行了实验 ,燃烧室构型、燃料壁面注射、支板注射、凹腔火焰稳定结构对发动机的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一维简化模型进一步提出用于数据处理与分析 ,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上一致 ,对影响燃烧效率与总压损失的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改善RBCC发动机超燃模态的性能,设计了轴对称结构燃烧室结合小支板组进行燃料喷注的发动机构型.通过煤油的3步简化动力学模型,对不同燃料喷注方式下的发动机性能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本设计的发动机,让支板火箭工作于小流量富燃状态,可实现超燃模态的可靠点火和稳定燃烧;采用一级支板结合二级壁喷的燃料喷注方式,可获得相...  相似文献   
110.
根据张弦梁结构的思想提出由组合网架和索通过支杆相连而形成的预应力结构即弦支组合网架结构.建立一弦支组合网架结构的计算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结构在不同预应力作用下的静力和自振特性.得知预应力能够较为明显的改善结构位移和杆件内力,即索内初始预应力越大,结构位移和杆件内力越小;改变预应力对结构的自振特性几乎没有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