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1篇
  免费   714篇
  国内免费   359篇
航空   2152篇
航天技术   180篇
综合类   342篇
航天   38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种辅助高超音速进气道起动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楔角形内压缩进气道的起动过程,确定了研究楔角形进气道辅助起动方法是否有效的一般过程。研究了一种辅助进气道起动的方法,即将进气道突然暴露在高速气流之中。结果表明,降低进气道内初始压强,然后进行这种脉冲起动,可大大降低进气道的起动马赫数;发动机流道内初始压强对这种进气道辅助起动方法有重要影响,初始压强高于一定值时,该方法不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22.
讨论了高超声速飞行任务对实验的要求,提出了气动预测方法学和流场校测标准,评述了常规高超声速风洞和测试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
24.
25.
李桦  贾地  范晓樯  李晓宇 《推进技术》2007,28(1):65-67,91
侧板构型和唇口位置是影响侧压式进气道性能的关键参数。选取了5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状态点对前/后掠进气道模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重点比较了当侧板前/后掠时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压升、出口气流均匀度等性能。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侧板前掠时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压升大于侧板后掠结果,且进气道出口流场更均匀。当马赫数较低时,前/后掠进气道性能差别比较明显:同为50%溢流窗,来流马赫数4时,侧板前掠的进气道流量系数比侧板后掠的情形高出7.7%;而当来流马赫数为8.09时,侧板前掠的进气道流量系数仅高2.6%。  相似文献   
26.
张学良 《推进技术》1989,10(2):34-37,73
本文对进气道设计中二维斜激波计算、圆唇口总压恢复系数估算、亚音速临界流量系数估算及最小喉道面积的确定等几个工程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以适应在计算机上计算.计算精度满足设计参数选择的要求.  相似文献   
27.
飞行器尖化前缘的热结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尖化前缘热环境特性的基础上,给出了尖化前缘相应的热结构特性的计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尖化前缘热流密度在2~3个自由程内下降到原来的1/3,而表面温度仅有10%的下降;高热导率的防热材料可降低前缘的最高表面温度,对非烧蚀热防护十分有利,它还可提高后部的表面温度,增加辐射散热的力度,这是非烧蚀热防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8.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高超进气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进军  张堃元  徐辉  徐惊雷 《推进技术》2001,22(6):473-475,499
设计了侧压角为6°,后掠角45°,斜楔板压缩角分别为4°和8°的两套带隔离段的高超三维侧压式进气道,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来流马赫数、出口反压、斜楔板压缩角以及隔离段等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来流马赫数及较小的斜楔板压缩角时,进气道的流量系数、总压恢复系数较高.总增压比在不同斜楔板压缩角时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9.
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红外热图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红外测热与热电偶测热进行比较研究,在马赫数M∞=12,驻点温度T0=650K,驻点压力P0=1630kPa的高超声速稀薄气流中,对一平板斜坡薄壁模型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二者所获得的模型表面热流率符合得较好。与此同时,对模型表面发射率的测量、模型物面坐标与热图象素坐标的对应关系也进行了初步探讨,重点提出了在大极角情况下对发射率进行修正的方法,即根据模型表面不同位置的法线,调整红外热像仅镜头轴线,使被测量区域的极角尽可能小,以保证发射率在此范围内为常数。  相似文献   
30.
流线追踪Busemann进气道设计参数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型面设计马赫数、唇口偏移量对流线追踪Busemann进气道设计点性能的影响规律,寻求最佳性能的进气道,对设计马赫数为6,具有不同型面设计马赫数和唇口偏移量的流线追踪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选取低于马赫数6的型面设计马赫数,可获得较高的流量系数和增压比,而其压缩效率并不低;进气道唇口偏移量增大,会导致流量系数、增压比变小,但却有利于减小进气道内的分离程度,还会影响隔离段内的流动,因此唇口偏移量的选取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