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1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航空   914篇
航天技术   270篇
综合类   118篇
航天   60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Eckardt离心叶轮失速流场非定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生玲  刘正先 《推进技术》2019,40(3):542-551
为明确离心压气机失速流场特征及类型,对Eckardt离心叶轮进行全通道非定常流场模拟,得到以下失速流场特征结果:(1)叶片前缘叶顶区域明显存在4个突尖型失速团,同时前缘涡、通道涡和低速二次涡共同作用形成流道内的非定常不稳定流动,诱发旋转失速;(2)与轴流叶轮突尖失速特征相似,离心叶轮内同样存在前缘溢流,但不存在尾缘反流,而呈现与径向和周向扭曲结构相关的新特征:叶顶间隙流与流道中的偏转二次流汇合,形成尺度更小、范围更大的低速二次涡。经进一步的空间傅里叶分析,确定失速团以60%~73%的叶轮转速沿周向传播,且由叶轮入口向下游移动,伴随发生涡脱落和破碎,使流场进入深度失速状态。通过分析这些失速流场特征,得出离心叶轮中突尖失速特征与轴流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结论。  相似文献   
942.
部分频带噪声干扰是常见的一种干扰形式,对于快跳频系统来说,当干扰功率一定时,存在最佳的干扰比例。自归一合并算法是快跳频系统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抗干扰处理算法。文章结合自归一合并接收算法下快跳频系统的理论误码率,对部分频带噪声干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建立快跳频系统仿真模型,在不同条件下分别针对多种分集数进行了仿真,得到不同干扰比例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将实际系统的测试数据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仿真得到的结论可以为实际工程中快跳频系统的性能评估及参数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43.
Nadcap特种工艺认证是航空制造企业从事外贸转包生产的前提条件,顺利完成Nadcap认证不符合项的整改是成功获得Nadcap认证的重要环节。目前有不少企业在Nadcap认证不符合项整改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导致不符合项不能及时关闭,严重影响到了Nadcap认证的有效性。运用问题根源纠正措施对Nadcap认证不符合项整改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认证整改过程的一般思路和关键点,促进Nadcap认证不符合项整改系统化、规范化,为国内航空制造企业Nadcap认证不符合项整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4.
945.
为满足卫星在上升段持续时间长、外热流复杂、能源紧张等不利因素下的温度控制要求,需采取相应控温策略并进行预示。针对采用上面级"一箭双星"直接发射入轨的北斗三号中轨道导航卫星,进行了上升段期间的热分析并阐述了地面段和上升段的控温策略,通过仿真分析预示双星在上升段的温度变化,结合飞行数据,验证仿真分析的准确性以及控温策略的有效性,并获得星上各区域设备上升段的温度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发射前整流罩内的初始温度以及采用延时指令开启相应区域固定功率加热器,上升段期间未开机设备均能保持缓慢的温度下降速率,所有星上设备温度均在要求的范围内。采取的控制策略对其他需保持较长时间低温储存状态的高轨航天器,以及深空探测器温控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46.
947.
针对再入段待飞航程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解析积分的方法。本文将飞行过程约束和平衡滑翔约束转化为阻力加速度倒数走廊约束,利用三次样条函数描述阻力加速度倒数走廊,然后根据简化航程计算公式,推导出解析积分公式,从而得到待飞航程的解析解,进而设计阻力加速度剖面。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待飞航程计算方法效率高,可以实现与龙格库塔积分相同的精度;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阻力加速度剖面的解析设计。  相似文献   
948.
曾惠忠  刘志全  闫峰  刘芃 《宇航学报》2020,41(2):147-153
针对多星并联布局“一箭多星”发射小卫星的模式,为降低星箭连接界面结构受力、提高卫星结构对不同运载火箭的主频适应性、提高星内设备安装空间利用率,本文设计了一种壁挂式主频可调变截面小卫星结构。对该卫星结构,开展了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模态和静力分析验证,还开展了地面鉴定级振动试验验证和在轨飞行试验验证。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壁挂式卫星结构相比底部连接式卫星结构,星箭连接界面受力可降低67.7%;在不增加卫星结构质量的前提下,仅通过安装或拆卸主传力路径上的部分连接螺钉,就能实现卫星3个方向一阶频率10 Hz左右的可调范围;采用沿运载火箭轴线方向横截面大小可变的变截面结构设计,可将星内设备安装空间的利用率由等截面卫星结构的49.1%提高到74.2%。  相似文献   
949.
基于"珠海一号"高光谱卫星的洱海水体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50.
为了满足用户对全球船只信息的监测需求,海洋一号C/D(HY-1C/D)卫星配置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实现了单星针对全球大洋船只每天2次信息采集和监测能力。由于AIS接收机工作频率低,接收灵敏度高,容易受外部低频信号的干扰,影响包括解调概率和观测幅宽在内的工作性能。而作为光学卫星,HY-1C/D搭载了多台光学载荷,无法进行整星包覆控制。为了解决AIS在轨应用易受低频信号干扰问题,提出了重点单机电磁屏蔽、AIS天线方向图和安装位置优化设计、整星电磁兼容综合处理等解决方法,并在卫星的地面试验中得到了验证。卫星入轨工作后,AIS接收机获取的全球船舶识别信息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结合目前在轨使用情况,给出了后续AIS载荷在设计和应用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