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8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25篇 |
航天技术 | 9篇 |
综合类 | 69篇 |
航天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972.
973.
974.
采用共轴刚性旋翼的高速直升机是未来旋翼飞行器的发展方向之一,其本质特点即前行侧桨叶会产生升力偏置。为了研究旋翼升力偏置量对刚性旋翼性能的影响,采用自由尾迹方法对采用前行桨叶概念(Advancing blade concept,ABC)的刚性旋翼在不同升力偏置状态下的气动特性进行了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到旋翼升力分布、升阻比、阻力特性和功率特性等随升力偏置的变化规律。文中还对前进比μ=0.2,0.4,0.5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旋翼升力偏置量的改变能够显著改变旋翼桨盘的升力分布,进而对旋翼气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前进比下,产生旋翼最大前飞升阻比的升力偏置量也会有所不同,μ=0.2时,最大前飞升阻比出现在旋翼升力偏置为20%左右;μ=0.4时,最大前飞升阻比出现在旋翼升力偏置为25%左右,μ=0.5时,最大前飞升阻比出现在旋翼升力偏置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975.
976.
977.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直升机旋翼系统的设计都着重强调旋翼桨毂的简单化,总体趋势是减少零部件个数,减少重量,减小阻力和降低维护成本,传统的液压阻尼器和粘弹阻尼器正在被液弹阻尼器取代。随着技术和工艺上的革新,制造出带嵌入式液弹阻尼器的无轴承旋翼系统已切实可行。对嵌入式液弹阻尼器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理论研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并推导出初步构型设计计算公式,系统地对嵌入式液弹阻尼器模型试验件进行了动力学试验,研究了工作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程设计方法,为今后嵌入式液弹阻尼器在无轴承式直升机上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78.
本文主要介绍满足新一代直升机科研飞行试验要求的机载测量系统,内容包括测量系统组成和特点,该测量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模拟信号集中采集、记录方式,采用可编程的分布式模块化数字测量系统,采集位于直升机各个部位的测量信号,如旋翼系统、尾桨系统、机身的应变载荷、振动、位移、温度等以及其它模拟信号、数字总线等,编码后的 PCM 数据流合并记录于机载数字记录仪,同时可挑选数据实时遥测。也简要介绍了部分配套使用的传感器和设备。 相似文献
979.
本文介绍了贝尔直升机公司倾转旋翼机的几次重大事故的经过与情况,并对这些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也介绍了对待这些事故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980.
开口壁式涵道螺旋桨气动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杜思亮芦志明唐正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49(2):173-182
涵道共轴双螺旋桨以其结构紧凑、气动效率高、气动噪声低、安全可靠等性能和结构优点,已经被作为一种推力或升力装置广泛地应用到飞行器设计当中。涵道共轴双螺旋桨作为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器的主升力系统,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功率载荷和抗风性,文中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在悬停状态、轴流状态和斜流状态下的气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了开口壁式涵道螺旋桨的主升力系统构型,并对其气动性能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开口壁式涵道螺旋桨相比涵道共轴双螺旋桨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