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37篇
航天技术   28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5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多核处理器S698P-SOC的数据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核和多处理器系统中,数据一致性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问题.影响数据一致性的设计主要包括3个方面:处理器体系结构,Cache算法和软件设计.本文介绍了S698P-SOC多核处理器的体系结构,Cache算法和数据一致性保持机制,讨论了一般情况下的数据一致性问题,介绍了硬件对软件数据一致性设计的支持,并给出了软件设计时的设计要点.相关的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已经得到验证,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2.
软件潜在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潜在分析技术的概念及方法在文中作了讨论.对此技术在航天软件中开展和应用前景及具体实施方法作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503.
高层次设计和FPGA技术在航天电子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层次设计方法和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及其在航天控制系统小型化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和在未来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4.
长征运载火箭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征宇  潘豪  王聪  巩庆海 《宇航学报》2020,41(7):868-879
介绍了新一代长征运载火箭(LMLVs)的型谱,并从四个方面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制导技术从开环制导发展到迭代制导,并针对大推力直接入轨和终端姿态约束要求,进一步发展了迭代制导算法,入轨精度大幅提升;姿态控制仍以PID技术为基础,采用空间模态和等效摆角的建模方法解决助推飞行段多个舱段发动机联合摇摆问题,结合自抗扰技术(ARDC)进行主动减载控制;自载人航天工程起开展系统性的可靠性设计研究,逐渐形成了以设备冗余、算法容错和系统在线重构等为特点的技术体系,促进了长征火箭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整体提升;电子系统从分立的集中式体系架构,发展为集成化的分布式数字控制系统。针对当前飞行控制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最后总结了长征运载火箭在这方面的最新实践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05.
关于“航天智能控制系统”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控制系统正在走向智能化。本文以指标提升、持续学习为核心,提出了航天智能控制系统的概念,分析了智能技术赋能对航天装备技术指标显著提升和从无到有的作用,进而梳理了航天智能控制系统的能力特征,构建了航天智能控制技术体系,并讨论了航天智能控制的系统架构。最后,从个体智能、群体与人机混合智能的视角提出了航天智能控制系统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506.
张建斌  刘益华  刘兵  缪小冬 《航天控制》2021,39(1):64-67,73
有限元仿真提高了航天计算机结构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但橡胶减振器的建模已成为航天计算机结构有限元仿真中的难点之一.基于材料现有试验数据或橡胶材料的已知材料参数,本文研究了减振器的两种建模方案:一种是基于橡胶减振器动态特性试验的弹簧-阻尼单元建模法,一种是本构模型建模法.并利用试验的方法验证两种建模方法的可行性,解决了计算...  相似文献   
507.
陀螺随机游走对导弹自瞄准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激光陀螺随机游走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误差模型,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以及试验研究了激光陀螺随机游走误差对导弹自瞄准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8.
王晓芳  张欣  林平  李文 《飞行力学》2022,(6):51-60+71
针对攻击弹同时考虑对防御弹进行突防和对目标进行打击的问题,设计攻击弹和防御弹的视线角速度在某一时刻趋于一个非零值,并将此作为终端约束,考虑攻击弹控制能量最小建立性能指标函数,基于最优控制理论设计突防最优制导律。综合考虑攻击弹对防御弹的探测、预估遭遇时间设计了突防开始和结束时机,构建了离线数据库以在线运用,为参数选择提供依据。基于可用过载约束、落角约束等构建了可达域解析模型。综合考虑攻击弹的突防和打击问题,设计了突防/打击一体化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离线数据库进行参数选择的突防制导律具有良好的性能;可达域解析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突防/打击一体化策略能够使得攻击弹在实现突防的同时完成对目标的有效打击。  相似文献   
509.
为了弥补当前试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并实现了一套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针对控制系统设计方式相同的不同飞行器多条数据一致性判断问题,采用改良后的孤立森林方法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快速找出异常电源电压数据。这种方法还可以推广到类似其他采样数据的数据包络分析场景。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数据包络分析软件,并进行了多次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能有效判断出飞行器控制系统电源所涉及链路中的隐性或显性问题。  相似文献   
510.
1996年,Bollinger等指出利用光子纠缠态NOON态可使干涉仪的相位测量精度相对于散粒噪声极限提高N倍,达到海森堡极限(Heisenberg Limit Measurement).2019年5月8日,奥地利科学家马蒂亚斯·芬克(Matthias Fink)团队在《New Journal of Physics》上报道了纠缠增强光子陀螺,其利用纠缠光源降低光子de-Broglie波长,实现了超过散粒噪声极限的相位测量.马蒂亚斯·芬克团队的研究成果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并聚焦为光纤光子纠缠陀螺的研究热点.基于新型光纤光子纠缠增强陀螺的相关概念,对光纤光子纠缠增强陀螺的工作原理、理论可实现精度、国内外研究基础和现状等进行了收集梳理、学习分析、认知提升,进而在此基础上针对相关技术,如光子纠缠源、光子纠缠通量的增强抑衰、信息的逻辑采集处理解算、光子纠缠增强陀螺集成技术、光子纠缠陀螺系统验证技术等的创新推进提出了一些浅显看法以商榷.通过上述工作也期望能"抛砖引玉",为我国光纤光子纠缠增强陀螺技术的起步和未来的发展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并激励广大研究者继续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