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225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152.
153.
154.
高阻塞比肋化通道对流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降低涡轮叶片温度以保证其安全性,采用实验方法对高阻塞比肋化通道内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测量。针对顺排和叉排两种肋化通道考察了多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对于高阻塞比肋化通道,当流体在层流区域流动时,肋片对流体在通道内部对流换热的强化作用要明显高于湍流状态;(2)无论是顺排还是叉排肋化通道,当肋间距比为10时,其对应着最大的对流换热系数和最大的流阻损失;(3)在实验几何参数范围内,顺排肋化通道的对流换热系数和流阻系数均高于叉排通道;(4)在高阻塞比肋化通道中,流阻特性的变化规律和流动状态的转变规律基本与水力光滑通道相同。  相似文献   
155.
气量分配对双级轴向旋流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志凯  陈盛  江立军  刘冉 《推进技术》2019,40(8):1799-1806
为研究一、二级气量分配对双级轴向旋流器流量特性及出口流场的影响,对不同气量分配的双级轴向旋流器开展了流量特性试验和PIV试验研究,获得了气量分配对旋流器流量、流量系数和出口流场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空气压差下,随着节流面积的增大,一级流量系数减小,二级流量系数变化不显著。一、二级面积比小于0.75时,一级流量系数大于二级流量系数;面积比大于0.75时,二级流量系数大于一级流量系数。随着一、二级气量比的增大,旋流器出口下游回流区速度降低,回流区外侧扩张锥面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均降低,中心回流区变小。中心线轴向速度随气量比的增大先增后减。  相似文献   
156.
为获取内部流场对雾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实际应用的甩油盘系统,包括分油环、甩油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分油环中,流量越大,分流均匀性越差;合适的出口直径可以提升分油环分流均匀性;出口数量越多,分流均匀性越差,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分流均匀性又会转好;不同位置的出口流量不同,最大流量偏差约2%;出口直径不一致时,分流均匀性最差。在甩油盘研究中,引入了出口液体等效直径的概念来量化研究内部流场对雾化的影响。研究得到,转速增加,甩油盘内部液膜变薄,液雾SMD减小,均匀性变好,穿透深度变小;流量增加,液雾SMD变大,穿透深度增加;出入口之间轴向距离引起出口液体速度及液体等效直径的变化小于5%,可以忽略其影响;在出孔直径小于1.7mm时,增大出孔直径,可以改善雾化;出孔倾斜角主要影响液雾的轴向分布;增加出孔数量,可以减小液雾SMD。  相似文献   
157.
扩压器叶片可调对离心压气机正转逆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离心压气机正转逆流是综合动力装置在应急动力模式下避免离心压气机温度过高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为了改善正转逆流时离心压气机的功耗,本文提出了角度大幅可调的扩压器叶片组合,并结合三维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扩压器叶片安装角大幅调节对离心压气机反向流动的影响。分析表明:扩压器叶片安装角调整对扩压器叶片通道和工作叶轮流动通道的影响很大,调整后流动分离区减少、减弱甚至消除了激波,流动更为顺畅;在气源压力和缝隙面积一定时,流量明显增加,但离心压气机的功耗反而变小。同样的反向气流流量下,调整扩压器叶片安装角能显著降低离心压气机的功耗,从而提高综合动力装置的功率输出。  相似文献   
158.
汪亮  尚东然  朱榕  季路成 《推进技术》2019,40(6):1285-1292
为研究被动式涡流发生器抑制压气机叶栅横向二次流以控制角区分离的作用,设计了在叶栅内部端壁处加装涡流发生器的控制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叶栅流场特性。结果表明:涡流发生器可以有效地抑制叶栅内部横向二次流,改善角区流动,在最佳控制方案中,总压损失系数下降8.1%;放置于叶栅内部的涡流发生器能阻挡气流的横向流动,其尾部产生的流向涡与横向迁移的端壁附面层相互作用,抑制了通道涡向吸力面的发展,并将主流高能流体卷入角区,增加角区流体动量;涡流发生器的长度和高度都会影响流向涡的强度,流向涡的涡核高度与涡流发生器高度一致,最终的控制效果由涡流发生器的长度和高度共同决定,只有当它们被合理选择,控制方案才能获得最佳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9.
提出一种以梁理论为基础,采用累积损伤理论,利用材料的拉逊-米勒曲线方程计算给定外载荷作用下的等效应力,然后再利用材料的蠕变曲线计算涡轮叶片蠕变变形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对航空发动机燃气涡轮工作叶片在经历5个工况后叶尖的蠕变伸长量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并与发动机持久试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叶尖平均蠕变伸长量与试车后的叶尖最大残余变形的误差为14.0%,验证了该方法在一定精度范围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0.
首先梳理了国外桨扇设计方法及风洞试验验证情况,并从已有的研究结果中归纳出,在巡航马赫数超过0.70条件下,先进对转桨扇的推进效率可达85.0%以上,且基本解决了气动设计问题,噪声水平也得到明显降低。其次介绍了国外桨扇发动机验证机或型号的桨扇部件研制进展,以及相关地面或飞行试验验证情况。最后分析了未来国际上桨扇发动机的研制趋势。可为我国未来对转桨扇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