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2篇
航空   749篇
航天技术   22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731.
研究了非线性飞行控制律的全局连续设计方法--分支裁剪技术.该方法以分叉分析和连续算法计算得到的飞行动力学系统平衡图为基础,采用特征结构配置方法设计全局调参的纵、横航向解耦反馈控制律,满足飞行品质要求,从而裁剪偏离运动对应的平衡分支;应用前馈控制修改平衡图的主分支形状,使系统输出根据设计要求跟踪操纵输入指令.控制律设计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分支裁剪技术可以系统把握飞行动力学系统的全局特性,在整个包线范围内便捷地设计初步的飞行控制律,为现代飞行器设计阶段的气动布局评估、控制效能确定、设计参数选择等研究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32.
描述了Archive产品数据与文档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要素,设计特点,分析了系统针对国内中小企业带来的效益、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33.
依据实践中发生的问题,对前苏联传统的起落架扭力臂受力分析理论提出疑议。经过理论推导,建立了飞机起落架扭力臂受力新概念。指出扭力臂承传外力扭矩时,本身既受弯又受扭。当缓冲器行程很小时以受扭为主导;当缓冲器行程很大时,以受弯为主导。缓冲器行程能改变扭力臂的受力性质。 前苏联传统观念认为扭力臂本身以受弯、剪的形式承受外力扭矩的理论是不对的,它不能解释实践中所发生的问题。 按新的观念,认为S型飞机起落架扭力臂外场裂纹,是由于扭力臂刚度较弱抗扭能力较差,在缓冲器行程非常小的着陆撞击及着陆振荡情况的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扭转疲劳产生的。对其它实践中的问题也能给予科学的解释。 文章最后提出了对起落架侧向偏心距较大的扭力臂设计应提高抗扭刚度,增强抗扭能力。  相似文献   
734.
FL-2风洞在国内首次进行了飞机型号的跨音速风洞颤振试验。本文详细叙述了包括模型的设计、风洞的进行、模型亚临界响应的测量与数据处理等试验各技术环节的特点以及其中的技术难点和技术创新点。FL-2风洞的跨音速风洞颤振试验填补了国内大尺寸跨音速风洞颤振试验的空白,对我国航天航天的重点型号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5.
介绍了飞机钛合金材料使用情况、对钛合金材料性能和不同材料制弹簧性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国内弹簧发展的弊端,介绍了钛合金弹簧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今后高性能钛合金弹簧将取代钢制弹簧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36.
近20年来,随着焊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的进步,特别是在材料的焊接性能研究、自动化焊接工艺方法和工艺技术、结构的焊接应力变形控制以及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深入和水平提高,在"合于使用"的先进设计理念的引领下,钛合金焊接结构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飞机的重要承力结构上.事实上飞机重要承力件采用钛合金焊接结构的技术优势,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研制的第3代军用飞机上即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并引起了欧美航空制造界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资料报道表明,欧美航空制造业已经将钛合金焊接结构从飞机的次承力结构应用到主承力结构上[1].  相似文献   
737.
基于DELMIA的飞机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航空制造业当前装配工艺规划与设计的现状,开展了基于DELMIA进行飞机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方法的研究,对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包括三维工艺组件划分、装配生产线布局规划、基于知识的装配工艺规划,以及装配仿真中的装配干涉检查、人机工效仿真,并通过某型飞机机翼装配对三维工艺设计与仿真进行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738.
通过弹性相似模型的风洞试验研究大展弦比机翼在弹性变形下的气动特性是研究飞机静气动弹性特性的重要手段.发展了一种静气动弹性模型低速风洞试验技术,针对某大展弦比机翼,设计、制作了缩比弹性结构相似模型,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NH03风洞进行了低速静气动特性风洞试验.详细介绍了弹性模型的各项技术和风洞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该项技术适合大展弦比机翼静气动弹性特性的研究,试验结果可作为大展弦比机翼设计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39.
高超声速飞机动力需求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林玄  张辰琳  王霄  卢恩巍  朱伟 《航空学报》2021,42(8):525798-525798
近年来,随着高超声速技术的长足进步,特别是在超燃冲压技术逐渐面向工程化的背景下,关于高超声速飞机及其动力系统的讨论也频繁出现。为了在宽速域条件下工作,基于不同热力循环工作模式的组合动力系统相继被提出,高超声速飞机的动力发展形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对高超声速飞机动力系统的选型提出了巨大挑战。通过对飞机发展史及高超声速相关发展技术的综述,阐述了现阶段组合动力是高超声速飞机动力主要发展方向这一结论,针对高超声速飞机需求,梳理和分析了几种高超声速组合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优缺点,并展望了采用组合动力系统对未来高超声速飞机研究带来的挑战。随着飞行速度的提高,高超声速飞机和动力系统的一体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40.
未来智能空战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智孝  杨晟琦  朴海音  白成超  葛俊 《航空学报》2021,42(8):525799-525799
随着装备战斗力生成模式逐渐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化融合"发展演变,未来航空主战装备的定位、形态及运用将可能发生根本性变革。为应对新时期空战任务所面临的环境高复杂性、博弈强对抗性、响应高实时性、信息不完整性、边界不确定性等一系列挑战,交叉融合人工智能理论与空战对抗技术,研发智能空战系统,将有望在下一代无人制空装备谱系中构建不对称"智能代差",成为制胜未来空天战场的核心关键。本文完整梳理了智能空战研究的发展脉络,总结了以专家机动逻辑、自动规则生成、规则演进、机器学习等方法为代表的智能空战基础理论。从体系、应用及技术视角全面剖析了智能空战的发展趋势,以智能空战的不确定性、安全性、解释性、迁移性、协同性为切入点阐述了智能空战应用落地的若干问题,以期为未来智能空战技术研究勾勒出一条新的探索路径,为人工智能理论与航空科学技术的跨领域交叉融合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