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5篇
航空   225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种翼身融合飞行器的失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军泉  史志伟  周梦贝  吴大卫  潘立军 《航空学报》2020,41(1):123176-123176
翼身融合(BWB)布局飞行器作为下一代商用飞机的主要构型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翼身融合飞行器的研究主要针对其巡航状态的特性,而对其失速特性的研究较少。对一种翼身融合客机构型进行风洞试验研究,采用测力试验方法对其无增升装置的构型,以及具有翼梢小翼、前缘缝翼和机身上部双吊舱的组合部件构型下的纵向特性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其失速特性的分析,并通过二维粒子图像测试技术以及油流试验对其失速过程的流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增升装置的基本构型下,翼身融合飞行器可以保持低速飞行,而各组合构型都具有提高最大升力系数的作用。对失速过程的分析表明,随着迎角的增大,飞机表面流场分离区域从翼梢开始逐渐向翼根以及机身发展,当外翼段完全处于分离区域时,飞机并不会马上失速,因为中心体同样具有提供升力的作用,且中心体的流动分离较外翼的流动分离更晚,所以当外翼在失速迎角出现升力损失时可以通过中心体的升力进行补偿,维持其低速飞行状态,真正的失速发生在中心体出现流动分离之后。  相似文献   
92.
程泽鹏  邱思逸  向阳  邵纯  张淼  刘洪 《航空学报》2020,41(9):123751-123751
相比于机翼产生的孤立翼尖涡,加装小翼之后的翼尖涡表现出双涡甚至多涡结构,并且呈现出更加复杂的不稳定特征。为揭示翼尖双涡结构不稳定特征及其演化机理,采用体视粒子图像测速(SPIV)技术和全局线性稳定性分析(LAS)方法对不同雷诺数和攻角下带双叉弯刀小翼的M6机翼产生的翼尖涡结构在尾迹区的不稳定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称布置的双叉弯刀小翼产生的翼尖涡包含上/下小翼产生的主涡(上/下主涡)结构,两者构成近似等强度的同转涡对,在相互靠近的同时以20 rad/s的角速度相互缠绕。对上/下主涡瞬时涡核位置的统计分析表明,翼尖涡摇摆幅值随流向位置逐渐增大,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随攻角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对16倍弦长的尾迹截面处的翼尖双涡结构进行全局时间稳定性分析,不同工况下,上/下主涡最不稳定模态(模态P/模态S)的稳定性曲线变化规律与摇摆幅值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表明翼尖涡的摇摆源自于其内在的不稳定性特征。增加流向扰动波数,发现模态P切向波数逐渐增加;而模态S则是径向波数逐渐增加。不同工况下,模态P的切向波数为5~6,扰动波数分布在[2.75,5]的区间内,所对应的不稳定放大率均大于模态S,而不稳定放大率最大的模态扰动范围作用在上主涡的整个涡核区域,表明这种大切向波数的扰动模态在翼尖涡流控中的潜在价值,也意味着加装小翼会增加涡结构的个数,增强不稳定性的发展,有助于翼尖涡的快速失稳衰减。  相似文献   
93.
飞机结构雷电防护试验符合性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飞机结构雷电防护验证试验的种类、主要试验参数和试验规范,并具体介绍了复合材料平尾、整体油箱口盖、复合材料翼梢小翼和复合材料方向舵等飞机典型结构件的雷电防护试验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94.
吴光辉  陈子坤  田永亮 《航空学报》2019,40(1):522736-522736
大型客机的研制具有复杂程度高、技术难度大、协作范围广等特点,随着研制要求的不断提高与研制范围的不断扩大,传统研制模式已经发生重大转变,需要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大型客机研制过程,以提高大型客机的研制质量和效率。本文提出了大型客机信息化研制支撑体系的基本概念以及总体架构,包括业务应用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基础技术平台,并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业务流程、产业价值链3个方面的应用管理,可实现对大型客机研制过程的有效支撑。经过实际型号工程研制的验证,该体系能够支撑大型客机研制的全过程,大幅度地提高研制质量、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  相似文献   
95.
针对某民用尾吊飞机低速时俯仰力矩上仰的情况,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改善措施——内侧缝翼截短。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基本着陆构型以及改善措施的气动特性进行研究,给出了在大迎角下工作的流场特征,分析了改善措施改善俯仰力矩特性的流动机理,并对改善措施对发动机进气畸变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低速俯仰力矩形态取决于机翼的分离位置;分离从外侧开始会使飞机"抬头",分离从内侧开始会使飞机"低头";平尾提供的俯仰力矩决定了总的俯仰力矩;分离从内侧开始使飞机"低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机翼对平尾的下洗;改善措施在失速迎角内不会对尾吊飞机的发动机进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6.
以CCAR25.251振动与抖振适航条款为基础,结合条款相关咨询通告、适航指令等文件,对比分析FAR、CS相关适航条款要求,并结合相关技术标准与设计手册,明确适航条款要求,归纳总结条款内涵、目的及技术要求,提出振动与抖振条款适航符合性方法,可为民用飞机振动与抖振条款验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对国内外适航当局对设计保证的政策法规要求和主流企业实施设计保证体系的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对国际上四个主流适航当局(EASA、TCCA、FAA、CAAC)对设计保证体系要求的由来、实施背景、政策要求、与工业界的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我国制订相关设计保证政策、设计保证体系的建设和审查、以及国际间的协调和适航审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8.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飞机设计的手段和方法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从最初的徒手绘制和单机作业到当今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协同设计,飞机设计师和工程师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设计速度。上世纪80年代,一种称之为虚拟现实的计算机系统技术逐渐发展壮大。在航空领域,国外的飞机设计、制造企业已经成功应用该项技术大大提高了设计水平并节约了研发成本。但在民用飞机内饰设计上,虚拟现实技术仍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在国内,基本上为空白。民用飞机内饰设计流程一般分为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和细节设计三个阶段[1]。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和民用飞机内饰设计;接着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飞机内饰设计三个阶段的具体应用探讨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总结全文,本文为民用飞机内饰设计提出了一种可行、创新和高效的设计方法。这对于拓宽飞机内饰设计思路,提升设计水平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
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飞行器,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得到了飞速的突破和发展。电动垂直起降(eVTOL)无人机因具有低碳环保、运行成本低等优势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为了保证飞行器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针对无人机在应急特殊情况下的着陆功能进行研究,针对不同飞行高度场景并结合传感器性能要求对可着陆区域进行识别筛选,基于相机与激光雷达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提出了一种无人机在城市未知环境中的应急着陆方法,同时进行城市应用场景仿真环境的测试,初步实现无人机在城市未知场景下获取着陆位置,为保证无人机在未知场景下的着陆安全性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0.
基于六自由度方程对飞机的结冰飞行动力学问题进行了仿真研究。首先针对飞机遭遇结冰时的结冰飞行过程进行仿真,开发了一种结冰过程中飞机结冰严重程度及气动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在各仿真时刻对飞机气动参数进行结冰影响修正以实现对飞机结冰飞行过程的模拟,同时分析了结冰过程对飞行特性的影响。进而对飞机结冰后带冰飞行时不同结冰严重程度下的操纵面阶跃响应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