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6篇
航空   6篇
  2024年   4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与飞机、发动机的关联参数有限。为准确表达变工况滑油系统的热性能,通过研究发动机轴承腔热性能与转子转速及主流路温度参数的拟合关系,将主机温度、燃滑油参数作为输入,对发动机滑油系统在飞行剖面上典型飞行状态点的热性能参数进行了迭代计算;针对管壳式燃滑油散热器结构及运行特性,计算了散热器换热性能。建立轴承腔和散热器的数学模型;基于系统流动仿真平台,利用内部的二次开发环境编写出C#语言代码,开发出了适用于发动机的轴承生热模型和散热器模型,实现发动机滑油系统与发动机燃油系统及飞机热管理系统的联合计算;在航空发动机、飞机变工况输入条件下,进行滑油系统、发动机整机及飞发一体化的变工况热性能迭代计算,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误差小于5%,可较准确地反映变工况条件下的热管理相关参数,为飞发一体化热管理联合仿真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花键连接结构在正向设计阶段分析能力薄弱、缺少基础数据支撑,以及在复杂工作 条件下齿面磨损严重等问题,开展了浮动花键磨损强度评估方法研究,提出适用于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浮动花键的齿面接触应力 计算方法。并开展了花键磨损影响因素对比试验,测量不同材料、表面粗糙度、表面处理、润滑条件、偏斜角、齿形条件下的磨损量 和齿厚变化量。结果表明:花键表面硬度是决定抗磨损能力的主要因素,硬度大抗磨损能力强;在偏斜状态下工作的花键通过齿 形修形改善接触区位置,降低接触应力,可提高抗磨损能力;润滑油润滑可以减小摩擦磨损,减少磨屑产生,是减小花键磨损的首 要措施;正确选择齿侧间隙有利于减小磨损发生。  相似文献   
3.
韩金在  苏壮 《航空发动机》2024,50(3):103-106
为准确掌握大通风量条件下高空通风活门工作特性,以高空通风活门为研究对象开展流场特性数值仿真分析技术研 究,对不同膜盒间隙的高空通风活门内部流场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了不同入口质量流量条件下高空通风活门的压降特性曲线。结 合滑油系统附件试验器改造,利用小量程与大量程体积流量计组合形式实现纯空气体积流量的测量,开展了高空通风活门压降试 验,并将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流场特性仿真分析方法可 用于高空通风活门压降特性预测,现有高空通风活门在不同膜盒间隙下内流场特性相似,其压降主要集中于膜盒间隙处,改善膜 盒间隙处结构,可有效降低压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航空发动机球轴承的剥落故障模式,利用原子发射光谱技术、自动磨粒分析技术、铁谱技术及能谱分析技术对球 轴承加速等效试验滑油中磨粒的数量、大小、形貌及成分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属颗粒污染物导致轴承出现初始疲劳剥 落;球轴承剥落的特征磨粒为滚动疲劳磨粒和球形磨粒,内衬套微动磨损的特征磨粒为铁的黑色氧化物和红色氧化铁磨粒;临近 轴承失效时,滑油中Fe元素质量分数由7.49×10 -6 增大至21.74×10 -6 ,特征磨粒数量也由48.9个/mL急剧增加至1433.8个/mL,且特 征磨粒直径主要分布在25~50 μm。金属颗粒污染物的存在使轴承承力内半圈滚道加速出现接触疲劳剥落,滚道剥落到一定程 度后,在轴向力、摩擦力及预紧力等综合作用下在内衬套与承力内半圈接触处发生微动磨损,进一步加剧了滚道的疲劳剥落,最终 导致球轴承失效。  相似文献   
5.
为正确评估不同标准中的轮齿强度计算结果,分析和比较了航空工业标准(HB)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计算锥齿轮轮齿弯曲疲劳承载能力。通过计算方法比较和实例计算对比2种途径,找出了2种标准计算公式的差异、修正系数种类和取值上的差异,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标准考虑的影响因素不同,ISO标准相较HB考虑的因素更为全面,特别是在动载系数、应力修正、尺寸系数等参数计算上存在较大差异,使得采用ISO标准计算齿根应力基本值更小,齿根应力与许用齿根应力更大;ISO标准中提供的动载系数根据转速区域的不同采用的计算公式不同,提供的尺寸系数考虑了不同组织和热处理工艺对系数取值的影响,对计算结果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机电系统中的微小时滞对于高速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方法讨论了系统周期解稳定 性切换问题及振动响应特性随时滞的演化规律,通过Floquet 乘子判断系统周期解的稳定性,对于磁悬浮轴承系统计算出了不同 工作转速下转子系统失稳的临界时滞,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转速较低的情况下,引起转子系统失稳的时滞大小都在 毫秒级,远远高于一般机电控制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时滞;当转速升高时,微小时滞对于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更为显著,当转速升 高至约18000 r/min时,失稳时滞缩短至只有60 μs,当转速升高至60000 r/min时,转子系统在时滞约为19 μs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失 稳。因此在高速磁悬浮轴承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时滞的影响,以保证系统设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