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55篇 |
免费 | 985篇 |
国内免费 | 46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872篇 |
航天技术 | 678篇 |
综合类 | 472篇 |
航天 | 98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124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98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177篇 |
2013年 | 170篇 |
2012年 | 203篇 |
2011年 | 178篇 |
2010年 | 216篇 |
2009年 | 200篇 |
2008年 | 188篇 |
2007年 | 178篇 |
2006年 | 168篇 |
2005年 | 119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106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115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 identification of extant and, in some cases, extinct bacterial life is most convincingly and efficiently performed with modern high-resolution microscopy. 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f microbial autofluorescence or in conjunction with fluorescent dyes is among the most useful of these techniques. We explored fluorescent labeling and imaging of bacteria in rock and soil in the context of in situ life detection for planetary exploration. The goals were two-fold: to target non-Earth-centric biosignatures with the greatest possible sensitivity and to develop labeling procedures amenable to robotic implementation with technologies that are currently space qualified. A wide panel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dyes that target specific biosignature molecules was screened, and those with desirable properties (i.e., minimal binding to minerals, strong autofluorescence contrast, no need for wash steps) were identified. We also explored the potential of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QDs) as bacterial and space probes. A specific instrument for space implementation is suggest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2.
23.
Ti3Al基合金室温拉伸形变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上,利用双倾双束技术和不可见判据,分析了Ti-25Al-10Nb-3V-1Mo(at-%)合金中具有DO19结构的α2相在室温拉伸形变时的位错类型和滑移系。证明,α2相在室温拉伸形变时,主要开动的是型位错的滑移系,例如<1120>{1100}<1120>{0001}和少量以位错对存在的型位错滑移系,如<1126>{2021}。 相似文献
24.
毛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0,18(3):1-9
全面生产率管理是一种改进生产率的独特方法。笔者在阐明全面生产率管理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用一系列直观的图表,说明了如何对企业生产率现状进行诊断以及如何实施全面生产率管理。 相似文献
25.
快速成形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新型的制造技术,本文介绍了快速成形技术的主要类型和工作过程,并讨论了它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6.
27.
28.
带气膜冷却结构的高超声速平板不同前缘形状下表面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带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飞行器在稠密大气层内做高超声速飞行时,必须采取主动冷却方式防止严重气动加热造成的窗口材料热畸变以及复杂流场造成的气动光学畸变。本文根据成像窗口周围流动具有受高超声速钝头体绕流和气膜冷却结构(即背面为空腔的超声速后台阶)共同作用的特点,在 KD-01高超声速炮风洞中开展了带气膜冷却结构的高超声速平板在不同前缘形状下表面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测量了 Ma8来流条件下喷缝下游表面传热系数,试验获得了2种前缘形状的带气膜冷却结构的高超声速平板喷缝周围瞬态流场 NPLS 图像。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出以下结论:对于带气膜冷却结构(气膜不工作状态)的高超声速平板,模型前缘的形状对喷缝下游区域的表面热流整体分布有明显影响,在钝前缘情形下,表面热流分布接近相同前缘形状的平板边界层为层流状态时的表面热流分布;在尖前缘情形下,表面热流分布则表现出从层流边界层状态向充分发展湍流边界层状态变化的特性;喷缝下游分离和再附区表面传热特性和超声速后台阶流动类似,取决于喷缝上缘处边界层相对厚度。 相似文献
29.
一种水平尾翼流动控制装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型机采用上单翼低平尾布局,在着陆襟翼小迎角状态时平尾下翼面翼根部位出现局部气流分离,导致飞机振动,力矩特性出现异常变化。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平尾翼根前方0.12倍根弦长,下方0.30倍根弦长位置的机身上加装一对小展弦比负弯度小翼作为涡流发生器/导流片,一方面加速了后方分离区边界层与外流的能量交换,另一方面利用其上洗作用降低了平尾翼根区域的局部负迎角绝对值。通过数值计算和风洞实验研究表明,优化后的导流片使平尾分离区面积缩小50%,小迎角俯仰力矩拐点推迟4°以上,以较小的性能和结构重量代价解决了局部气流分离问题,拓展了飞机飞行边界。 相似文献
30.
本文陈述并比较了连续时间系统的各种时间-离散化方法,认为阶跃响应不变(或零阶保持器)法比较适于工程实际应用.对分子分母均为二阶连续系统,分母阻尼系数D_2大于1.0、小于1.0或等于1.0这三种情况分别给出了用阶跃响应不变的时间-离散化法得到的差分方程和状态空间方程各项系数的解析计算式.讨论了差分方程形式和状态空间方程形式的等价性问题.最后说明了一个带有液体晃动和太阳帆板挠性特性的三轴稳定卫星姿态控制器是相当复杂的,星上计算机的工作量也是相当大的,因此要防止计算机出现计算饱和问题并同时注意到截断误差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