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5篇
航空   116篇
航天技术   35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01.
王森  王元利 《航空计算技术》2007,37(6):70-72,75
多联邦互连是实现大规模分布仿真系统的必经之路,也是目前HLA分布仿真技术中极具挑战性的研究方向之一.提出桥接成员的组成及其构建原则,给出了桥接成员的设计结构图并时其中的关键技术--FOM映射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2.
赵建华  王子才 《航空学报》1988,9(11):534-539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线性二次到调节器的加权阵的选择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设计的线性调节器具有状态(或输出)调节时间最短、超调量小对初始条件鲁棒性强的特点。提出的递推算法是简便的。这种方法在一个实际的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3.
为了在碳钢表面获得耐磨、耐蚀、抗热疲劳等综合性能优良的TiC颗粒强化Ni基合金复合涂层 ,利用3kW连续波快速轴流CO2 激光器进行了一系列的激光表面熔覆实验研究 ,光斑直径 3 5mm ,扫描速度 3 10mm/s,送粉速率 3 2 6 g/min。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送粉式激光表面熔覆技术 ,可以在碳钢表面直接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的Ni基合金复合涂层 ,涂层与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 ,涂层宏观质量完好 ,无裂纹 ,但有少量的气孔。涂层组织由γ 奥氏体枝晶、CrB、TiB2 、M2 3 C6和TiC组成。经激光表面重熔后 ,涂层显微硬度达HV0 2 110 0 ,是基材显微硬度的 4 5倍  相似文献   
104.
气动塞式喷管的流场数值模拟和设计参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气动塞式喷管流场中存在的激波、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大尺度分离流动等复杂的物理现象 ,本文采用扩展的压强校正法求解用紊流模型封闭的可压缩湍流平均 N-S方程组 ,利用交错网格系统抹平迭代过程中的数值振荡 ,并通过高分辨率的 TVD格式进一步改善压强校正法的激波捕获效果 ,对气动塞式喷管的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并进一步探讨了喷管倾角、塞锥长度和二次流流量比对喷管流场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杨森  张翔伦 《航空学报》2020,41(z2):724288-724288
基于能量优化的无人机机动能够使无人机在不失去决定性位置优势的情况下获取相对于对手的能量优势,足够的能量优势可转换为有效的位置优势,有利于无人机在空战中随时改出当前机动并投入下一机动动作,对于无人机获取空战胜利至关重要。开展了基于能量优化的无人机机动轨迹生成方法研究,通过在无人机机动飞行包线内设计合适的机动指令,使得无人机能量性能指标最优。以上升转弯机动为例进行了机动轨迹生成的详细设计,并与常规上升转弯机动轨迹生成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机动动作完成时间缩短了28.6%~83.8%,总能量变化减少了64.7%~70.1%,实现了无人机机动飞行的能量优化。  相似文献   
106.
We build a single vertical straight magnetic fluxtube spanning the solar photosphere and the transition region which does not expand with height. We assume that the fluxtube containing twisted magnetic fields is in magnetohydrostatic equilibrium within a realistic stratified atmosphere subject to solar gravity. Incorporating specific forms of current density and gas pressure in the Grad–Shafranov equation, we solve the magnetic flux function, and find it to be separable with a Coulomb wave function in radial direction while the vertical part of the solution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e employ improved fluxtub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take a realistic ambient external pressure for the photosphere to transition region, to derive a family of solutions for reasonable values of the fluxtube radius and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at the base of the axis that are the free parameters in our model. We find that our model estimat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and the radii of Magnetic bright points (MBPs) as estimated from observations. We also derive thermodynamic quantities inside the fluxtube.  相似文献   
107.
航天器空间环境协和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空间多因素环境协和效应及研究必要性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航天器舱外、舱内环境两个方面,对不同空间环境因素间的协和效应,如带电粒子与太阳电磁辐射、原子氧与紫外、原子氧与空间碎片、空间碎片诱导放电及空间环境诱导污染效应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系统开展空间多因素环境协和效应机理、模拟技术、试验方法、仿真及预示技术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8.
空间站在轨检漏技术对维护空间站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空间站检漏技术要求能更加快速、准确地确定微小泄漏点的位置。碳纳米管表面积大,对气体吸附反应灵敏,利用碳纳米管制备的气体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等特点,可以用于微量气体检测。据此,文章提出可以将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技术用于空间站的在轨检漏,并探讨了该技术在空间站检漏应用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有望提高空间站在轨检漏技术水平,为空间站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9.
We provide examples of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results for wireless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around airport surface areas. This is done for three settings: two mobile settings and one non-mobile setting, in the 5 GHz Microwave Landing System extension band. New findings, useful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 in this environment, are reported.  相似文献   
110.
Avery Sen   《Space Policy》2004,20(1):274
A strong remote sensing regime is a necessary component of any contemporary 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energy policy. Energy is essential to the functioning of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and as such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governments to produce sound national energy policies in order to ensure stable economic growth, ecologically responsible use of energy resources and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citizens. Comprehensive, accurate and timely remote sensing data can aid decision making on energy matters in several areas.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benefits that can be realized in resource exploration, weather forecasting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mprovements in the technology of remote sensing platforms would be of great value to buyers of energy, sellers of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the utility of such information could be enhanced by effort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to communicate it more effectively to the end-user. National energy policies should thus include investments not only in satellite system hardware to collect data, but also in the services required to interpret and distribute the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