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68篇 |
免费 | 726篇 |
国内免费 | 31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086篇 |
航天技术 | 392篇 |
综合类 | 207篇 |
航天 | 7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158篇 |
2021年 | 161篇 |
2020年 | 147篇 |
2019年 | 125篇 |
2018年 | 128篇 |
2017年 | 142篇 |
2016年 | 126篇 |
2015年 | 128篇 |
2014年 | 147篇 |
2013年 | 174篇 |
2012年 | 176篇 |
2011年 | 228篇 |
2010年 | 201篇 |
2009年 | 183篇 |
2008年 | 183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40篇 |
2005年 | 125篇 |
2004年 | 121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102.
103.
弯曲段壁面冲击发散冷却结构流量系数与冷却效率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回流燃烧室弯曲段采用冲击发散冷却结构时的流量系数和冷却效率,设计了多种不同几何尺寸的实验件模型,分别对其流量系数和冷却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弯曲段冲击发散冷却结构的流量系数较小,一般不会超过0.7.发散孔倾角为40°的流量系数要小于倾角为20°和30°的流量系数,流量系数随着发散孔纵向间距比的增大而减小.②弯曲段冲击发散冷却结构的冷却效率均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增大,其冷却效率要明显高于直板冲击发散冷却结构,且这种差异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4.
105.
六转子微型飞行器及其低雷诺数下的旋翼气动性能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六转子无人飞行器的概念,该飞行器可以在空间任意方向飞行,甚至可以在地面上滚动前进。分析了其可能的三种构型并给出了各自的运动方程,给出了三轴解耦时该飞行器的配置方式及转子空间位置。由于该飞行器具有小尺寸外形、低重量和飞行速度慢的特点,根据转子速度、弦长和飞行模态,计算得该飞行器的雷诺数变化范围为1×104到12.8×104。以选用的Eppler 387翼型作为分析对象,采用正投影混合网格方法对其在低雷诺数下的气动性能进行研究,得到了雷诺数分别为1×104,2×104,3×104和6×104下对应不同迎角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升阻比,并对雷诺数为6×104下的升力系数仿真结果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制作了六转子微型飞行器样机,实现了垂直起降及慢速前飞。 相似文献
106.
2.5维C/SiC复合材料单胞模型及刚度预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提取2.5维C/SiC复合材料经纱边界曲线,采用鲁棒最小二乘拟合得到了经纱轴向函数表达式,对拟合后的曲线进行合理简化,建立了参数化的2.5维C/SiC复合材料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双尺度模型对2.5维C/SiC复合材料进行刚度预测,分别为考虑纤维/基体/孔隙的微观尺度和考虑经纱/纬纱/孔隙的单胞尺度模型,刚度预测的方法采用刚度平均法和能量法.最后讨论了微观尺度的孔隙率对2.5维C/SiC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刚度平均法和能量法的计算结果差异较小,考虑微观孔隙率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7.
驻涡燃烧室发散冷却方案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设计了两种适用于驻涡燃烧室的发散冷却结构,发散孔的倾角分别为30?和150?,并通过试验研究了两种冷却结构在不同位置处,不同温比及吹风比条件下的冷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冷却结构均具有较高的绝热效率;两种结构的绝热效率随主流温度或吹风比的变化规律相同;凹腔前壁面的绝热效率最高,后壁面的绝热效率最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倾角150?冷却结构的绝热效率高于倾角30?冷却结构的绝热效率;随着冷却气量的减小,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最后,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主要针对渗铝工艺中不同渗铝温度、保温时间对GH4199合金组织、性能影响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渗层组织由表及里分别为:表层主要为富铝的NiAl相,向内的过渡层和扩散层为富Cr相、碳化物、NiAl相和Ni3Al相等。渗层厚度的变化主要与温度和时间有关,同一渗铝温度下,随着渗铝时间的增加渗铝层深度增加;同一渗铝时间,随着渗铝温度的提高渗铝层深度增加。经渗铝处理后,室温拉伸强度提高,拉伸塑性降低。900℃拉伸强度降低,拉伸塑性提高;持久寿命稍降低,塑性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