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9篇
航空   106篇
航天技术   33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强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是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传统的雷达目标检测技术无法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其在目标识别和特征提取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得强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成为可能,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强大非线性预测能力对海杂波的非线性动力方程进行逼近,实现了对海杂波的非线性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强海杂波背景下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导引头小目标检测方法,使得强海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能力有2 dB到6 dB的提升。  相似文献   
42.
碳化硅材料比刚度高、导热性好、热稳定性好,是一种优良的反射镜材料,在空间光学遥感器是有着广泛的使用。同时,它具有硬度高、脆性大的特点,给反射镜加工带来困难,且加工周期长。本文比较了碳化硅材料不同加工技术的优缺点,选择了机器人柔性砂带磨削技术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1550mm直径碳化硅反射镜坯加强筋的去除要求,设计了一套新型机器人柔带磨削系统,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加工中的镜体应力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某镜坯加强筋的去除,残余筋高度0.5mm~1mm。反射镜镜坯在完成镜面精磨、镀膜等处理后,利用干涉仪测试面形RMS 为0.0157λ(λ=632.8 nm),满足使用需求。遥感器于2020年发射,反射镜在轨运行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43.
2015年12月29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高分四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星上装载的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凝视相机,可以获取星下点可见光近红外谱段(全色及多光谱)50m地面像元分辨率、中波红外谱段400m地面像元分辨率图像,地面覆盖超过400km?400km。文章介绍了该相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相机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情况,给出了地面测试与试验结果,对在轨运行和测试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列出了在轨测试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44.
通过研究BL-代数的implicative滤子的等价条件,得到了normal滤子与implicative滤子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两个公开问题"一个normal滤子在什么合适条件下成为fantastic滤子?"和"在什么合适的条件下,normal滤子的拓展性成立?"结论成立的一种条件。  相似文献   
45.
研究基于像增强型CCD(ICCD)的空间高分辨率微光成像系统的成像性能。通过理论推导及数学仿真的方法,对系统在微光条件下的能量传递、极限分辨力、信噪比以及调制传递函数进行分析计算。研究表明,系统在黎明照度条件下具有较好探测能力,通过对ICCD器件制冷可以有效提高系统信噪比,实现满月照度的探测成像。  相似文献   
46.
差分编码OQPSK调制解调器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QPSK调制性能大大优于 QPSK,但由于 OQPSK调制的特殊性 ,其差分编解码相应比较复杂 ,文中对DOQPSK的差分编解码和调制解调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针对传统 DOQPSK相干解调和解码方法存在的问题 ,给出一种简单高效的改进 DOQPSK解调和解码方法。该方法不仅结构简单 ,同时消除了与 DQPSK解调相比存在的 3 d B解调损失问题 ,大大提高系统的解调性能  相似文献   
47.
形位误差在位测量的误差分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误差分离原理,对大型工件的几何精度实施在位测量,可以将基准的误差从测量结果中分离出来,从而减少测量不确定度,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48.
关联大系统的鲁棒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寿松  连善强  王贞荣 《航空学报》1994,15(9):1037-1042
 综述了近十几年来关联大系统鲁棒稳定性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常用的研究方法、观测器理论的发展、大系统的故障检测、定常及时变不确定大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等。这些方面的研究都是围绕状态反馈基本控制结构形式展开的。最后探讨了鲁棒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9.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法制备高TiC颗粒含量的TiC/Al复合材料。利用自制的实验装置研究复合材料中TiC颗粒在静止锌液中的均匀化过程。结果表明:当锌液温度低于铝的熔点时,TiC/Al复合材料置于锌液后,锌向其内部扩散,引起复合材料表层内液相线温度降低,当表层内Al-Zn合金的液相线温度等于或低于锌液温度时,Al-Zn合金便处于熔融状态,TiC颗粒随其一起从TiC/Al复合材料块上脱落,并不断地向锌液内部传输,最终均匀分布在锌液中;而当锌液温度高于铝熔点时,TiC/Al复合材料置入后,锌和铝同时进行扩散,但是当复合材料表面温度达到铝熔点时,铝开始熔化,铝的熔化导致TiC颗粒的脱落,脱落下来的TiC颗粒不断向锌液内部传输,最终均匀分布在锌液中。  相似文献   
50.
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改进方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郑联语  汪叔淳 《航空学报》2001,22(5):424-428
 提出了通过数控加工前期的预防性仿真 (包括几何仿真与物理仿真 )分析与减小工件变形的数控工艺设计过程范式,将工件视为弹性体,模拟实际加工中的工艺约束,建立工艺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检查变形引起的微观误差。并根据工艺成本代价,依次采取进给量局部调整、刀具路径修正、改进装夹方案、改进毛坯结构工艺性 4种策略,减小或消除加工变形误差,达到逐步改进工艺质量的目标。以某薄壁口框验证了通过预防性仿真改进工艺质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