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9篇
  免费   735篇
  国内免费   409篇
航空   1868篇
航天技术   394篇
综合类   313篇
航天   94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81.
陈斌 《洪都科技》2005,(1):34-39
以质量和制造体系建设为纲,以成本控制为目,本着无畏开拓、致力于洪都航空产品转包生产国际化的思想,通过核心与外围系统集成的方法,阐述了在洪都航空产品转包与国际制造业接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2.
激光供能换热器概念设计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禹图强  程谋森 《推进技术》2007,28(5):462-466
针对换热器模式激光推进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平板式换热器结构,这种结构由多层异质材料复合外壳、耐高温金属框架和层流微通道组成,具有较高的激光-热转换效率。建立了换热器出口截面二维温度场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其结果验证了换热器结构的热稳定性。建立了换热器内部流体一维流动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得出了激光辐照功率密度和流体入口速度对换热器内部流体温度分布的影响关系,验证了换热器结构设计满足流体通道压降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3.
设计了一种单纤维拔出试样制备方法,分析了单根硼纤维拔出特性;同时采用该方法分别测试了四种硼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固化剂采用异佛尔酮二胺(IPDA)的硼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比采用二乙烯三胺(DETA)的提高了44.7%;采用液体丁腈橡胶(LNBR)改性环氧树脂的硼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97.7%~135%。  相似文献   
84.
肖波  李雨春  徐力平 《航空学报》1994,15(12):1438-1444
 给出一种用分裂热膜测量二维非定常湍流流动的方法。提出了两种新的数据处理算法并说明了其在计算精度和其它方面优于现有的数据处理算法。这一方法被成功地应用于对一准二维扩压器内的复杂湍流分离流动的测量。结果表明分裂热膜是测量研究带回流的复杂湍流分离流动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5.
 基于气动物理研究的需要,针对高焓风洞的来流特点,采用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聚丙烯烧蚀对尾迹电子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可以有效模拟实验状态,电子密度的模拟精度有很大提高,误差在一个量级内;聚丙烯烧蚀可以降低尾迹的电子密度,但幅度不大,在2倍左右,其与选择模型材料的催化特性降低幅度相当;对电弧风洞的成功改进和非稀薄流静电探针诊断技术的应用,是尾迹电子密度测试的前提保障。  相似文献   
86.
利用实验室自行研制的紫外预电离CO2激光器进行了激光等离子体实验,实验采用底面直径均为60mm,焦距分别为5 mm和10 mm的两种抛物面光船。介绍了激光等离子体光谱和明显的特征谱线,以及激光等离子体温度估计模型;分析了两种光船对激光等离子体的影响。实验表明:相同底面直径10 mm焦距光船产生的等离子体信号峰值和持续时间均略大于5 mm焦距光船;10 mm焦距光船产生的等离子体温度明显高于5 mm的,最大温度产生时间比5 mm光船要晚一些。  相似文献   
87.
下颔式进气道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下颔式进气道 /前机身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其进气道性能 ,对下颔式进气道 /前机身一体化设计方案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出了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畸变指数随流量系数、攻角、侧滑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进气道性能较好 ,进气道 /发动机匹配良好。最后提出了下颔式进气道的进一步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8.
阐述了机载电子设备随机振动试验的分类 ,并对宽带随机振动谱型的计算方法 ,振动推力及位移的指标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了试验的实用技术及控制方式的选择要点。最后给出了一个机载电子设备振动故障分析的例子。  相似文献   
89.
在自行研制的高压球隙火花开关上,研究短间隙下(6 mm)不同工作气压、不同冷却气体速度对开关工作电压范围、延迟时间和抖动时间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提高气压能扩大工作电压范围,增加开关的时延;吹气能够降低开关的时延,但增加开关的抖动时间。在本实验条件下,将开关工作气压从1×105Pa提高到2×105Pa,工作电压范围扩大了50%以上,但开关的时延增加了20 ns,抖动增加了10 ns;有气体冷却时开关的延迟时间比起无吹气时要小几十个纳秒。  相似文献   
90.
建立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利用模糊聚类技术确定系统的模糊空间和模糊规则数,利用BP算法调整模糊神经网络的权系数.应用该模型对某飞机模型做俯仰-滚转耦合运动的非定常气动力进行了辨识.结果表明,基于模糊聚类的模糊神经网络计算速度快,辨识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用模糊聚类技术可以解决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辨识问题,基于模糊聚类的模糊神经网络可以很好地用于复杂机动飞行的非定常气动力建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