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58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7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凝胶推进剂流变及雾化特性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综述了凝胶推进剂流变及雾化特性研究状况与进展.对凝胶推进剂的流变学研究、雾化特性研究中的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及测量技术做了介绍,并结合当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2.
为了进一步挖掘上游端壁气膜冷却的潜力,在低速叶栅风洞的静叶片上游端壁上,实验研究了双射流构型的气膜冷却特性,并与双排圆孔进行了对比。探究了吹风比(M=0.5,1.0,1.5,2.0)、密度比(Rd=1.0,1.5)的效应。端壁表面的气膜冷却效率通过压力敏感漆(PSP)测得。结果表明,吹风比的增大虽然会加剧吹离现象,但同时也会促进叶栅通道中、后段的气膜覆盖。密度比的增大会抑制气膜吹离,促进气膜横向覆盖和提高平均冷却效率。双射流孔相比于圆形孔,冷却气流在孔下游形成了反肾形涡,较好抑制了气膜吹离;但从双射流孔喷出的冷却气流对于叶栅通道内的涡系也更加敏感。在高吹风比下,双射流孔的冷却效率相对于圆形孔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双射流I构型。  相似文献   
73.
提出了一种基于碳氢燃料裂解气体驱动涡轮工作的ATR发动机方案,并对特定裂解气成分的碳氢ATR发动机性能进行计算,获得了裂解气中烷/烯比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同一飞行条件下,随着发动机转速上升,推力逐渐上升,比冲基本呈减小趋势;在同一转速下,碳氢燃料裂解气中烷/烯比越大,发动机比冲越高。在烷/烯比4、转速百分比70%条件下,发动机比冲最高达到约7 644 m/s;随着烷/烯比逐渐升高,裂解气比热容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74.
超声速气流中,燃料与来流空气的高效混合是燃烧室实现点火、稳焰及高效燃烧组织的前提。国内外研究者已对比研究了不同壁面孔型对超声速气流中喷注、混合特性的影响,相比于最常见的圆形喷孔,菱形、楔形-半圆、箭形及针形等喷孔用于超声速气流燃料喷注时,不仅有利于降低喷孔前缘边界层的分离,而且也有利于提升射流穿透深度;相比于单孔喷注,组合型喷孔能进一步增强燃料与来流空气在射流远场的混合效果。通过综述各型喷孔的喷注特性,分析提出了适用于超声速燃烧组织的壁面喷注孔型及其工程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75.
本文依据第四届国际液体空间推进会议论文交流及会后参观学习,介绍了推进技术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第四届国际液体空间推进会议于2000年3月在德国黑布隆,德国、法国、俄罗斯、美国、中国等11国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发表论文34篇。从会议宣读论文及会后交流学习,可以看出当前推进技术研究的一些特点及进展。  相似文献   
76.
ATR/冲压组合动力高超声速飞行器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ATR/冲压并联组合动力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按照典型弹道对其总体性能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ATR工作段飞行器的加速性能良好,尤其是在Ma2.0~3.5范围内。总航程随着推重比增加而迅速增加,而飞行时间差别很小,其中ATR工作阶段所占比例显著降低。总航程和飞行时间随着升阻比增加而显著增加,且影响最大的是冲压发动机工作的Ma6.0附近区域。上述研究从飞行器系统角度出发,进一步深化了对ATR发动机的认识。  相似文献   
77.
RBCC动力系统工作模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多种工作模态是RBCC动力系统区别于其他发动机的重要特性。灵活运用不同模态和发动机构型,形成不同方案的RBCC动力系统,满足特定的飞行任务,是RBCC动力系统研发的重要思路。模态间的平稳过渡是确保飞行器经济、安全工作的基本条件。深入研究各模态特性、模态转换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途径是RBCC动力系统研发的重要技术基础,对指导和引领当前的关键技术攻关也有着重要作用。RBCC动力系统研发的宗旨在于发挥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的优势,弥补单一发动机功能或者性能的不足,突破点在于国家急需与当今技术成熟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78.
压升规律可控的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设计   总被引:11,自引:13,他引:11  
针对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以有旋特征线理论研究了一种型面压升规律可控的新型轴对称基准流场;结合流线追踪技术,以等压力梯度为例,探讨了一种圆形进口的内收缩进气道设计方法,并对三种不同压升规律的内收缩进气道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基准流场的内收缩进气道,能较好地保持基准流场的预定压升规律,从而拓宽了基准流场的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79.
80.
NMD中导弹预警卫星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核心——导弹预警卫星系统自1959年以来的发展和未来趋势,详细阐述了国防支援计划(DSP)与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系统(SBIRS)的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美国国家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中导弹预警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