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333篇
航天技术   83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1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氦氙气体的组分保持是氦氙布雷顿能量转换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而无论是工质气体的泄漏还是充填量的调节都有可能导致系统中的氦氙气体组分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系统运行状态。通过对氦氙布雷顿系统的动态仿真计算,得到了气体组分发生变化时系统运行的差异。当气体组分发生变化时,系统共同工作线将发生偏移,尤其是气体摩尔质量变小时,共同工作线向喘振线偏移;并且在到达满功率输出时,压气机喘振裕度变小,且需要更高的涡轮入口温度;同时会导致回热器热侧温度入口提高,不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基于系统仿真结果提出了在额定转速下以负荷率、流量为变量的氦氙气体组分计算方法,为实现氦氙布雷顿循环工质组分变化的监控和调节提出了新思路。该方法中,流量的精确测量是提高组分分析精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62.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结构的最新发展及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结构(IMA )的广泛应用,对 IMA 的开发和概念解读也随之变得重要。目前,在实现了第一代IMA平台的基础上,第二代IMA平台的架构已提上日程。本文分析了开发下一代IMA平台可能面对的挑战,一是重新配置的能力,二是以多核处理器为代表的COTS处理设备的综合。本文将从重构、多核平台的建构、以及模块化测试等方面对第二代IMA做一个多维、立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63.
复合材料红外无损检测的建模分析和热像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由于检测面积大、速度快和非接触从而在复合材料缺陷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碳纤维增强塑料的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从数学建模和热像数据处理2个方面作了研究.针对含有teflon夹片的碳纤维增强塑料试件的红外无损检测实验中出现的缺陷表面温差信号为负的"非传统"现象提出了新的数学模型,作了仿真计算,解决了常规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之间的矛盾.应用5种国际上流行的热像数据处理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对各种处理方法用统计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和相关分析法具有最高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464.
以一种由双混联机器人组成的镜像铣削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矢量法建立了镜像铣削系统规格化的运动学正逆解模型,其中正解方法较采用牛顿迭代法求解的方法具有计算效率与精度高的优点。提出了一种镜像加工路径生成方法,明确了双机参考坐标系的位姿关系,通过设定薄壁结构件的期望加工壁厚计算位姿镜像对称的刀具与支撑头路径。提出了十轴联动与双五轴联动两种镜像加工路径执行方法,后者较前者具备可重构性与模块化的特点,支持铣削或支撑机器人单机作业,能够满足大工作空间内单机或多机快速现场布置与高效协同加工的需求。为验证所提出的运动学模型与加工路径生成、执行方法的正确有效性,开展了大型薄壁结构件镜像加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壁厚加工误差可保证在±0.18 mm以内。  相似文献   
465.
固相连接新技术——搅拌摩擦焊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搅拌摩擦焊接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分析了搅拌摩擦焊的工艺过程、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及搅拌摩擦焊技术目前存在的优缺点,表明搅拌摩擦焊技术属于固相连拉技术,可用于高强铝合金的连接,是航宇工程中一一种新型、有效的连接技术。  相似文献   
466.
C夹层雷达罩无损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C夹层雷达罩无损检测中遇到的问题,开发了大型喷水穿透法超声C扫描检测系统SM-99、电磁测厚仪EMT-01、超声涂层测厚方法等新技术和新设备,满足了雷达罩制造过程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467.
测绘用捷联惯性/里程计组合导航系统多采用离线后处理技术.此类系统利用里程计位移微分获得的速度作为观测量,采用速度匹配,并通过待测路径中预置的Mark点校正航位推算的位置信息.本文建立了基于速度匹配的16维Kalman滤波模型,对全程采样数据进行正反向导航和滤波处理,以估计惯性器件和里程计的误差;在补偿相关误差后,再次进...  相似文献   
468.
针对Invar钢模具型板形状复杂多样,传统加工方法效率低、质量低等缺点,借鉴双曲度船体外板成形加工经验,对活络方形压头非对压技术在Invar模具型板预成形加工上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对Invar钢的材料特性、形状特点、成形工艺进行了分析,成形结果表明活络方形压头非对压技术结合大吨位油压机能够有效地加工Invar钢模具型板,成形精度满足Invar钢模具型板预成形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69.
硅谐振式加速度计精度高、稳定性好、数字输出,且体积小、成本低、易于集成,是惯性加速度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根据谐振式加速度计的原理对其关键结构参数对谐振频率及加速度计灵敏度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硅谐振式加速度计的具体工作情况与谐振梁的实际结构合理设置仿真边界条件,分别对一种硅谐振式加速度计谐振器的谐振梁宽度、谐振梁厚度、谐振梁长度以及双谐振梁间距进行仿真分析,从理论与仿真两个方面得到了关键结构参数对谐振频率与加速度灵敏度的影响规律,验证了仿真结果与理论推导结果的一致性与差异点,为后续高机械灵敏度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0.
通过对Nadcap审核要求的学习,分析了真空钎焊审核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标准及审核清单清查、内审报告、"人机料法环测"等,为相关领域取得Nadcap认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