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2篇
航天   45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NASA正在开发能使人类在空间居住的医学和生命支援系统项目,美国的许多直接二次应用技术都源于此。NASA的生命科学计划是研究重力生物学,监测宇航员的健康状况,以及研究并拟定微重力生理效应的对抗措施。目前,已经把在生物遥测系统、微生物识别、医疗监测系统和冷却服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某些技术直接应用于现代医学中。 1.生物遥测系统 载人航天计划的最早需求之一是能远距离测定人的某些生理  相似文献   
32.
日本未来载人舱JEM将停靠在美国空间站上,美国航天飞机和日本的H2火箭以及日本航天飞机HOPE每年需要向空间站运送10~15吨货物,并把5~10吨货物送回地面。H2火箭可把10吨有效载荷送往低轨道,6吨有效载荷送往极地轨道。日本目前正在研制小型航天飞机HOPE,它不仅可以作为运载工具,还可用于回收有效载荷,并将为研制日本未来单级航天飞机进行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33.
1988年4月,使神号开始进入全面方案论证阶段,该阶段工作将要持续到1990年底。届时,这种三角翼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就将固定下来、整个阶段将耗资5.3亿美元。 另外,欧洲将建造两架使神号飞行样机,飞机的总装工作在图鲁兹进行。第一架使神号预定在1996年年中开始进行一系列大气层进场和着陆试验,其方式类似于美国航天飞机曾进行的那样,从一架载机上释放,然后在跑道上着陆。 根据目前的计划安排,1997年6月,第二架飞机将进行首次  相似文献   
34.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国际宇航联1989年年会上首次介绍了它的H-2火箭的改进型(又名H-2A)和可回收运载器“火箭飞机”,后者将在日本高超音速航天飞机问世前接替H-2火箭。预计H-2火箭于1993年投入使用,H-2A大约在1999年投人使用,火箭飞机在2001年左右使用,航天飞机则在2010年前后投入使用。H-2A和火箭  相似文献   
35.
日本未来的航天活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载人航天活动,另一类是卫星通信和广播。第一类任务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负责实施。今后20年,NASDA将主要依靠国际空间站开展载人航天活动。 空间材料加工试验 由于美国航天飞机失事,日本的首次空间材料加工试验(FMPT)将从1988年推迟到最早1991年才能实施。1984年,NASDA曾从几百项试验中选择了34项,其中22项与材料科学有关,另外12项与生命科学有关。用户的多用途型设备由NASDA研究和制造,而任务专用装置则由试验方出钱研制。把试验设备装进支架内的工作由NASDA完成。在首次材料加工试验时不进行商业性试验,但有些合作试验人员则来自于工业界。  相似文献   
36.
美国马丁·玛丽埃塔公司今年夏天将对一种新型步行式漫游车的1:4缩比模型进行试验,这种漫游车大约高7.3米,宽7.6米,重680公斤,能爬1米高的岩石,通过1米宽的裂缝,一天行走1公里。它比轮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介绍森格尔航天飞机目前的结构、性能和拨款情况。  相似文献   
38.
本文概述了苏联能源号大型运载火箭在设计方面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在推进装置方面所采用的先进技术,使这种火箭的低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00吨以上。本文还假设了能源号助推器可能的回收程序。  相似文献   
39.
目前有7种便携肩射式面空导弹系统在部队中服役,它们能够致命杀伤在1.6~3.2公里处的飞机目标。这7种武器系统是:美国的FIM-43红眼睛及其后继武器系统FIM-92尾刺,两者都采用低温冷却的红外导引头;苏联的SA-7和SA-14面空导弹也采用红外导引头,但SA-7导弹的导引头敏感器是非冷却式的;瑞典的RBS70采用激光驾束制导;英国的吹管及其后继型标枪采用无线电瞄准线指令制导系统。 这些导弹大多采用近距离视线瞄准作战。在大多数情况下,其飞行末段都采用被动制导,这种寻的方式的导弹不产生容易被发现的信号。然而这些小型的防  相似文献   
40.
本文主要介绍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准备服役的法国面空导弹计划SYRINX,该计划包括SAAM,SAMP陆军型和SAMP海军型三种系统。另外还介绍了该计划的两种主要的通用部件阿斯特导弹和阿拉贝尔火控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