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113篇
航天技术   72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7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士元 《中国航天》2001,(6):20-25
今年的4月是值得纪念的一个月,这不仅是因为4月12日是世界航天第一人加加林登天40周年和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20周年,而且4月19日还是世界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升空30周年。这三大事件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空间站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大规模开发太空资源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种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访、长期居住和工作的空间大厦能由运输器为在其上面长期生活的人员提供生活用品等。  相似文献   
62.
8月28日,新疆管理局特邀民航总局空管局技术专家,会同新疆空管局组成行业验收委员会,对经民航总局批准立项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气象自动观测系统与航管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两项工程进行了行业验收。  相似文献   
63.
士元 《中国航天》2001,(11):28-31
就像计算机和GPS卫星一样,通信卫星的应用范围已越来越广,尤其是悄然兴起的宽带通信卫星技术。它与因特网技术、ATM(异步传输模式)等相结合后,开辟了卫星通信的新时代,并将在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4.
文学史对王维诗歌的接受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历史过程,不同时代对于王维诗歌有不同态度。与前人相比,清人对王维诗歌的接受出现了两个新的变化:第一,清人摆脱了长期以来诗坛“王孟”齐名的观点,将“孟不及王”的诗歌主张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第二,清人走出了盛唐诗歌首推李杜其次王维的观点,提出王维与李白、杜甫鼎力三足的诗歌主张。  相似文献   
65.
士元 《航天员》2014,(1):14-17
美国完成多项任务 2013年,美国载人航天活动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多次进行“机器人燃料加注任务”试验;二是第2种商用货运飞船投入使用,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货物运输;三是航天员多次出舱维修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66.
士元 《中国航天》2005,(1):33-37
年度大奖赛将举办“安萨里X奖”设立后,吸引了7个国家的26个团队展开竞争,其中加拿大仅耗资26.5万美元的全球第二架私营载人航天器“野火”较引人注目。“野火”是一艘火箭飞船,其发射计划被命名为“达·芬奇项目”。它原拟于10月2日在加拿大西部萨斯喀彻温省金得斯利镇升空,冲  相似文献   
67.
68.
士元 《国际太空》2007,(8):19-23
□□2007年6月11日02:40(北京时间07:40),以色列军方用"沙维特"(Shavit)3级火箭,从以色列帕勒马希姆空军基地成功把地平线-7(Ofeq-7)照相侦察卫星发射上天.火箭从地中海上空沿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飞过,数分钟后进入近地点为300km、远地点为600km的椭圆逆行轨道.  相似文献   
69.
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细长体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试验结果,分析了Re数、湍流度和安装条件等因素对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探讨了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产生机制。文章最后着重阐述了该研究得出的一些支持细长体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产生机制的空间动力不稳定性观点的理由。  相似文献   
70.
徐海 《民航科技》2006,(3):38-40
本文根据2004年11月中国民航总局空管局气象处组织的民航气象数值预报技术与应用考察团访问材料及AWC网上公开材料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