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179篇
航天技术   34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301.
我所标准化研究室编制的软件“标准信息管理系统”即将投入使用。该系统采用Visual Foxpro数据库编程语言,具有标准检索、全文浏览、信息统计、打印、帮助等多项功能。它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我所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现状,并可为军、民品科研生产提供更为方便、快捷、高效的技术保障。 (六一三所 杨金花)  相似文献   
30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改进高斯法(IGM)和遗传算法(GA)的混合优化算法,为解决空间拦截轨道燃料消耗和转移时间的综合最优问题,提出一种空间拦截轨道设计方法.首先,引入牛顿-拉夫逊迭代法对原始高斯法进行改进,解决原始高斯法在解算空间拦截轨道时收敛速度慢、转移角范围小等问题;接着,给出并证明改进高斯法迭代方程有唯一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当给定初始轨道参数时,用此条件判断可否用椭圆轨道进行转移;然后给出转移时间,最大脉冲速度等约束条件,对编码方式进行改进,给出混合优化算法的计算步骤;最后以空间拦截轨道优化问题为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优化算法相比,混合优化算法收敛的遗传代数少,耗时短,能够较好地运用于空间拦截轨道的设计.  相似文献   
303.
为了在热噪声行波管试验段热辐射区域内准确测量噪声响应,基于管道传声原理和声学有限元仿真分析,设计了有效测量频率范围为20~1000 Hz的声波导管测试系统,并开展常温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声波导管测试系统满足设计指标,设计阶段采用的数值分析方法有效。最后通过热噪声试验考核了该声波导管测试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能够经受住700 ℃的热噪声试验环境。  相似文献   
304.
针对微型涡喷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在研究发动机控制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了微型涡喷发动机起动过程、加减速过程、稳态过程和停车过程的控制程序;结合微型涡喷发动机的数字电子控制器,采用动态预估自适应滞后补偿控制规律,完成了控制软件设计.发动机地面试车试验表明,该控制程序可满足发动机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305.
蒸汽轮机成组叶片的气动弹性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成组叶片振动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蒸汽轮机成组叶片的气动弹性模型, 应用该模型对某型成组叶片的气动弹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06.
跨音压气机叶栅的激波结构模型及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讨论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和栅后背压引起激波形状及强度变化的基础上, 给出了考虑激波/附面层相互作用及栅后背压的跨音叶栅激波结构的物理数学模型。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分析了跨音叶栅的激波损失, 其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激波损失的精确得出, 使得将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流动分离损失从流动总损失中分离出来成为可能, 有助于了解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引起流动分离的机理。   相似文献   
307.
导出一协变速度动量方程的数学表达式,为避免曲率源项或各附加力项的存在,该协变速度周围邻域内皆取与之平行的速度分量。采用SIMPLER算法对带有气膜出流的内冲击复合冷却叶片进行了共轭传热计算,揭示了其流动的特征,给出了叶片内外表面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308.
采用新型基准流场的高超内收缩进气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新型变中心体基准流场具有压缩效率高、反射激波弱的优点,采用该基准流场设计了矩形转圆形内收缩进气道,在设计点马赫数Ma=6.0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试验中得到了进气道压缩面的沿程压力分布、隔离段出口皮托压分布等参数。通过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进气道外压段的压力分布明显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内压段的压力分布具有两级爬升的特点,且压升较小,流场结构较好。由于内压段流场激波强度弱,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较高,达0.518,并产生了52倍的增压比,其抗反压能力在144倍以上。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新型变中心体基准流场能改善矩形转圆形内收缩进气道的内压段流场及隔离段流场,并能有效提高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  相似文献   
309.
聚铝碳硅烷(PACS)纤维预氧化过程是制备近化学计量比Si C(Al)纤维的关键步骤。而连续PACS纤维预氧化的氧含量控制是关键问题。采用实时测量设备对连续PACS纤维预氧化过程进行跟踪,用分段积分方法对PACS纤维进行非等温动力学模拟;利用实时测量数据用非线性优化方法求解,可以预测PACS纤维预氧化增重。本文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聚碳硅烷(PCS)纤维和PACS纤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预氧化条件下,两种纤维均在Si—H键反应程度为40%时出现凝胶点,反应后凝胶含量均达到100%,其氧含量分别为9.9wt%和14.7wt%;PACS纤维的Si—H键反应程度和增重均比PCS纤维低。利用实时增重数据,用Matlab的Lsqnonlin函数进行求解预氧化动力学方程,得到PACS的预氧化活化能为62.2 k J/mol,模型可准确的预测其预氧化过程中的增重率变化。  相似文献   
310.
对钛合金前处理工艺、镀液配方及镀后处理进行研究,发现钛合金在进行喷砂、活化、预镀镍、化学镀及热处理后,可获得耐磨性较好、结合力良好的Ni-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