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26篇
航天技术   8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聚芳基乙炔(PAA)是一种新型的热防护材料,但PAA为非极性树脂,作为基体材料使用时存在着化学结构惰性,不易润湿增强体———碳纤维(CF)的缺点。为此,本工作对CF采用表面氧化处理后接枝丙烯酸的改性方案,研究与非极性基体相匹配的界面特性。结果表明,阳极氧化处理增加了纤维表面的极性官能团,提高了与丙烯酸的接枝反应能力,从而在碳纤维表面引入了与PAA相似的双键结构,有利于改善CF/PAA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使碳纤维 /PA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2.
33.
对无环工作流模型的时间与费用性能参数进行分析,通过引入循环结构的提取算法,实现对有环工作流模型的时间与费用性能评估.利用改进的Tarjan算法和七元组来提取和存储每一个循环结构的参数信息.分析所有的七元组,计算所有标志节点的进度与费用值.有环结构中的循环结构在被提取完之后,会转化为无环结构,利用无环模型的算法即可进行进度与费用的评估.实验证明:算法能很有效地评估复杂模型的进度与费用性能,算法执行效率高,计算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4.
35.
基于MZ-4018滚动轴承滑轨摩擦磨损试验机设计了民机襟、缝翼运动机构试验件(钛板)的滚动摩擦磨损试验,利用XJP-300金相显微镜采集磨损表面图像;选用中值滤波法对磨损表面图像进行平滑增强处理,最大方差化法计算分割阈值,运用Laplacian-Gauss算子进行边缘检测,利用傅立叶谱分析法获得图像的频谱,图像对比探索随摩擦次数增加磨损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6.
利用SQL SERVER实现数据导入和导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异构环境下数据迁移的基本原理,并对SQL Server中数据传输和转换的工具作了简要分析;提出用DTS向导实现数据导入导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用近红外漫反射法对炭布/酚醛预浸料的树脂含量、可溶树脂含量和挥发分含量进行在线监测,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标准模型,并选择了光谱预处理方法和PLS的因子数。用近红外方法和标准方法对未知样品进行分析,通过t检验结果显示2种方法没有显著差别,利用近红外方法可同时预测3项指标,1 m in内就可分析1个样品,在生产过程中可利用近红外分析的结果调解工艺参数。研究表明,近红外分析是控制炭布/酚醛预浸料质量的有效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T300和国产碳纤维本体的力学性能对比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慧  黄玉东  刘丽  王磊 《宇航学报》2009,30(5):2068-2072
由于T300与国产碳纤维的性能有很大差异,其中包括纤维本体的差异和涂层的差异。主要研究了两种纤维本体强度的差异。通过对两种纤维本体单丝拉伸强度的测试和Weibull统计方法分析可知,国产碳纤维要比T300的单丝拉伸强度大,稳定性较好。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T300纤维微晶尺寸较小并且石墨化程度比国产碳纤维差。元素分析显示,T300中N元素含量超过国产碳纤维。结果表明,微晶尺寸和纤维中N元素含量是影响碳纤维强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采用涂覆有机-无机杂化涂层的方法对高硅氧纤维(HSGF)进行表面改性.涂覆前后的纤维表面特性采用XPS和AFM进行表征;采用浸泡法腐蚀实验研究了涂层对HSGF耐酸腐蚀能力的影响;通过测试界面剪切强度(IFSS)评价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并测试了涂层前后HSGF及其增强磷酸盐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聚甲基苯基硅氧烷(PSI)涂层可有效地保护高硅氧纤维,阻碍磷酸盐基体/高硅氧纤维之间的界面反应,降低磷酸对其的腐蚀速率,调节界面结合程度,使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比未处理试样提高32%.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一种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可视化声源识别技术。应用波叠加基本理论,采用Burton-Miller型组合层势法或复数失径方法克服解的非惟一性问题,并通过Tikhonov正则化方法求解这一反问题。对两脉动球声源和两摆动球声源进行数值仿真,并与解析解进行对比,仿真结果可以很好地识别出两声源的位置。另外,稳健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最后,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波叠加方法用于声源识别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