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22篇 |
免费 | 401篇 |
国内免费 | 67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678篇 |
航天技术 | 760篇 |
综合类 | 697篇 |
航天 | 8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146篇 |
2012年 | 158篇 |
2011年 | 181篇 |
2010年 | 222篇 |
2009年 | 210篇 |
2008年 | 207篇 |
2007年 | 177篇 |
2006年 | 186篇 |
2005年 | 138篇 |
2004年 | 82篇 |
2003年 | 102篇 |
2002年 | 104篇 |
2001年 | 129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151篇 |
1998年 | 164篇 |
1997年 | 167篇 |
1996年 | 130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90篇 |
1993年 | 111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61篇 |
1989年 | 63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0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在使用玻璃钢/复合材料进行结构物设计时,至少需考虑下面三个特点,即: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结构物形状的无限制性;材料的线性弹性与强度分散性。 相似文献
32.
以相关地面模拟飞行考核试验条件为依据,对通用再入飞行器长时间大面积防隔热连接结构进行了三维模拟仿真,给出了计算的温升数据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对同类防隔热结构的设计和工艺的优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作增强材料,结构与UHMWPE纤维相似、且对纤维表面具有良好润湿性的全碳氢树脂(PCH)作基体,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制备UHMWPE/PCH复合材料,并通过扫描电镜、介电谱仪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吸水、湿热性能及界面粘接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UHMwPE/PCH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良好、介电性能优异、吸水率小、吸湿率低、粘接性能好. 相似文献
34.
综述了消除复合材料界面裂纹应力奇异性及求解界面模态混合度的主要方法,分析讨论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分析讨论发现:模态混合度表征界面力学性能可以准确地描述界面裂纹尖端处各应变能释放率分量的振荡特性;求解与裂纹扩展长度无关的各应变能释放率分量及模态混合度是研究复合材料界面裂纹问题的难点;采用混合模态界面力学性能试验方法验证基于正则化长度等求解模态混合度方法的有效性,进而准确预测复合材料分层的发生及扩展是今后研究复合材料界面力学问题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5.
36.
航空发动机涡轮盘榫槽的形状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给出了航空发动机涡轮盘榫槽的形状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用参变量评价函数法对该数学模型进行等价转换。用基于两点累积信息的原/倒变量展开的对偶优化方法DEORCT对该问题进行求解。算例验证了本文思想及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7.
民用飞机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与程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功能危险分析、故障树分析、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以及共因故障分析等安全性分析方法在民用飞机适航符合性验证中的应用,明确了各种方法的应用时机与输入输出信息.分析了民用飞机设计各阶段适航安全性工作内容,以各项安全性分析技术为基础,建立了民用飞机适航符合性验证流程,初步构建了民用飞机适航符合性验证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8.
40.
Jia Luo Fangfang Sun Xiaohua Xu Han Wang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19,63(1):327-336
In this paper, we compared the F2-Layer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derived from FORMOSAT-3/COSMIC radio occultation (RO) and ionosondes at Chiang Mai, Chumphon and Kototabang during the years 2008–2015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COSMIC RO over Southeast Asia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me development of foF2 values derived from COSMIC RO generally agrees well with those from ionosonde measurements.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oF2 derived from COSMIC RO and that derived from ionosonde observations display latitudinal dependence. COSMIC RO tends to underestimate foF2 at Chiang Mai and Kototabang, which is near to the north EIA crest and the south one, respectively, while a little overestimate foF2 at Chumphon, which is close to the geomagnetic equator. COSMIC RO agrees best with ionosonde at Chumphon and worst at Chiang Mai. At each ionosonde station, the quality of COSMIC RO data degrad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olar activity. In addition, at the station Chiang Mai and Kototabang, COSMIC RO performs better in summer than in equinox and winter. Furthermore, the differences in foF2 derived from COSMIC RO and that from ionosonde measurements vary with local time, i.e., the differences in foF2 are generally smaller at night and larger in noontime when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EIA) is well develop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