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60篇
航空   183篇
航天技术   93篇
综合类   39篇
航天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影响含硼推进剂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燃烧效率的因素很多,且各因素对燃烧效率的影响很难用精确的解析函数式来表示.首先建立了发动机补燃室内两相湍流燃烧数值模拟模型,然后提出了选用基于正交多项式的响应面方法来解决含硼推进剂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结构优化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减少为得到近似函数式而对补燃室流场进行计算的次数,能比较方便地对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各个参数进行优化与分析.   相似文献   
92.
针对航空静止变流器输出电压波形畸变的问题,提出了采用重复控制技术解决方案.重复控制的基本思想是控制理论中的内模原理,逐周期地消除控制误差.分析了重复控制补偿器的数学表达式;证明了重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给出了控制器各环节参数的频域设计方法;并根据一台采用单极性倍频正弦脉宽调制(SPWM)的6kVA/50Hz/200V航空静止变流器的实际参数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了控制模型和参数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同时也验证了重复控制对解决逆变电源受基波整数倍周期性信号干扰或带非线性负载所造成的输出电压波形畸变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3.
某发动机涡轮叶片使用寿命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动机的载荷谱是发动机结构寿命研究的依据.利用某短寿命发动机的开车数据,对其高压涡轮叶片使用寿命进行了预测.建立了发动机等效寿命消耗计算模型,采用数据压缩处理技术,有效地提取了发动机的工作载荷.根据发动机短使用寿命这一特点,用威布尔分布模型描述此发动机涡轮叶片寿命分布,建立了发动机寿命可靠性模型,采用不完全寿命数据的中位秩法对发动机叶片寿命进行可靠性计算.随着可靠性增长,发动机寿命不断提高,考虑样本的时效性,用动态的威布尔分布模型来描述此发动机可靠性的增长,以便发动机在研制过程中的可靠性评估.   相似文献   
94.
格子Boltzmann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是计算流体力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由于LBM中的格点仅与相邻的格点间存在数据传递,因此具有良好的并行性.LBM并行算法中的数值通信部分通常采用的是格点上的微观量——分布函数.每次传递的分布函数具有多个不同的速度方向,为了进一步减少LBM并行算法的通信开销,从格子 Boltzmann方法的物理特性以及相应的串行程序为切入点,深层次地挖掘可并行的因子,设计了专门用于通信面的类,使用数量较少的宏观量进行通信,降低了通信所占的比重,缩短了通信时间,提高了加速比和效率.实验表明,在4 096个计算核上依然有良好的加速比和效率.  相似文献   
95.
A new water-cooling Gardon-type heat power measuring apparatus is designed to meet the need of heat power source management and distribution. The steady state measurement mathematic model of the apparatus is built up in theory and the system amplification coefficient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heat power to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the device, with which the value of the measured source power can be calculated easily with the corresponding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 order to obtain an optimal heat power measuring system, the coefficients that can influ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plification coefficient,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the heat power a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se analyses, a set of experimental device is constructed and a number of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n. Compared with the input heat power sample data, the error of the experimental measuring results is less than ±2%, and the experimental measuring valu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calculated theoretical ones. The heat power measuring apparatus can be applied in heat flux or heat power measurement in other fields due to its simple structure and high accuracy.  相似文献   
96.
采用内乘波进气道技术设计了一个马赫数6进出口均为矩形的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基于一种优于传统方案的基本流场(ICFC型),使用流面追踪和激波切割方法生成进气道三维造型。为了开展对比研究,选择了典型的侧压式进气道为参照,本文进气道设计马赫数、进口形状、收缩比等都与该侧压式进气道相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内乘波式进气道的各项性能参数都不低于侧压式,多数性能(如流量捕获系数、总压恢复系数、动能效率等)比侧压式都有提高。对比设计工况的性能分析也显示内乘波式进气道性能明显优于侧压式,且在所考察的各工况下都能捕获超过91%的来流。研究证明了有效利用三维压缩来进行特定设计的内乘波式进气道是一种性能优秀的定几何高超声速进气道,尤其在改善流量捕获能力方面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97.
提出一种理论优化路由树的启发式算法,实现地理信息辅助的传感器网络服务质量数据收集架构.算法采用群智能蚁群优化机理进行设计:首先通过构造基于流量的能量有效性权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使得路由的选择过程能够低延时地自适应网内不均衡性的能耗状况;然后,设计了新颖的启发式因子和信息素更新规则,赋予人工蚂蚁代理感知网络局域能量状况和逼近理论优化树的能力,从而提高路由构建的自适应性和能量有效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路由机制能够在数据收集的应用背景下,有效提高收集质量和降低传输时延,并在健壮性和节能效果方面优于许多经典的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  相似文献   
98.
以流体k-ε双方程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包括颗粒湍动能输运方程和耗散率方程的k-ε-kp-εp两相湍流模型。并对两个垂直上升管道内气固两相湍流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和已有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通过付里叶变换和坐标旋转,导出特征坐标系中谱域场表达式.利用场匹配技术,建立起TE~z真和TM~z模的等效传输线网络,使场问题转化为网络问题,简化了特征方程的推导。然后,运用谱域导抗法具体分析由单轴介质构成的带有覆盖介质层的微带线的特性,根据有效介电常数和特征阻抗的数值结果,得出了在宽带情况下,用标准微带线的综合公式近似代替能得到较高精度的结论,这对设计电磁耦合带馈式微带天线阵的馈线极为有用。  相似文献   
100.
舟船空投入水时将承受较大的垂直和侧向过载,将对舟船的结构强度、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控制船体入水俯仰角可减小此过载。为研究船体入水角度对减载的影响规律,利用LS-DYNA对不同角度下船体着水过程进行了仿真,得到不同工况下着水过程加速度变化曲线,并通过水上跌落试验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合理的入水角度,可有效降低船体入水过载。本文所做工作可为舟船空投系统着水减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