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4篇
  免费   853篇
  国内免费   301篇
航空   2286篇
航天技术   435篇
综合类   218篇
航天   69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设计并加工了激光推进器实验模型,以空气为推进工质,利用脉冲式CO2激光器,研究了空气压强对激光推进器冲量耦合系数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空气压强对激光推进器性能有显著影响。在文中实验条件下,当空气压强大于6 kPa时,激光推进器冲量耦合系数随压强减小而减少较慢;当空气压强小于6 kPa时,激光推进器冲量耦合系数随压强减小而减少很快。  相似文献   
12.
在水反应金属燃料发动机性能分析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壅塞式和非壅塞式发动机构型优缺点及性能调节特性,着重探讨了非壅塞式水反应金属燃料发动机燃气流量自适应调节规律和特点。计算结果分析表明,非壅塞式发动机具有水燃比自适应调节特性,且高压强指数水反应金属燃料调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燃气发生器流量调节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分析了变喉面、非壅塞喷管、固定流量等三种方案的调节原理的基础上,说明了每一种调节方案的技术关键以及它们的优缺点。以燃烧性能为基础,分析了每一种贫氧推进剂对流量调节方案的要求,指出了三种调节方案的适用对象,为流量调节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设计复杂系统的新方法。它充分考虑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耦合作用,以获得系统的整体最优解。产品主模型技术是多学科设计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能较好地解决应用模型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文章介绍了产品主模型的概念及其特点,对产品主模型技术及其实施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回顾了可扩展标记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并对其特性进行了较详细介绍;研究了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实现系统集成的技术路线;最后,提出了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和产品主模型技术的卫星总体方案多学科设计优化集成框架。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在当今信息时代开展标准化信息数字化服务的必要性与意义,分析了航天企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工作的现状,提出了航天企业标准化信息数字化服务工作的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16.
载人航天器高空应急救生控制变量与落点的快速预报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正东  李鹏奎  张士峰  蔡洪 《宇航学报》2007,28(6):1467-1471
针对载人航天器高空应急救生的实时性要求,讨论了控制变量和与落点的快速预报算法。首先描述了逃逸飞行器的返回轨道特征,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制动速度的解析解;然后利用大量的仿真数据建立了其它控制变量和返回特征参数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计算结果显示起旋时刻、消旋时刻和航程的最大预报误差分别为10秒、2秒和30千米;最后对航程的预报算法进行了改进,预报精度提高了43.3%。分析表明,快速预报算法是一种高效可行的工程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利用旋转基线方法进行双星快速定向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我国双星定位系统载波相位可观测信息少,且对地静止,难以直接利用传统的多星系统(GPS、GLONASS等)解模糊方法进行双星定向。针对此种情况,提出了一种旋转基线确定单差模糊度参数初值的方法,总定向时间不超过50秒,从而可实现双星快速定向。并且通过多位置观测,具备一定的周跳检测能力。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基线长度为2米,原始载波相位测量精度为1%周时,定向精度优于偏航角0.045度、俯仰角0.048度。该项技术应用于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可实现快速寻北,大幅减少其对准时间。此外,与双星无源定位系统结合,可组建一套我国完全自主的无源快速定位定向系统,大大提高了隐蔽性,对于我军的炮兵阵地联测意义重大。进一步,将双星与INS进行组合导航,应用前景广阔,因此该项技术具有较深的研究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极限穿透比动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光辉  黄海  胡震东  徐小刚 《宇航学报》2006,27(5):1000-1003,1028
研究建立宅间碎片对目标超高速撞击条件下临界穿透靶标的损伤特性的理论模型。基于临界穿透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系统分析了初始条件与临界穿透的关系,捉出碎片临界穿透靶板的比动能概念。然后分析了临界穿透下的碎片比动能,认为比动能是速度的函数。最后,考虑碎片的实际撞击过程巾最大着靶面积为变形面积,对比动能进行修正,获得了极限穿透条件下的真实比动能与速度无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介绍了BOT的基本含义、优点及应用,其次通过举例证实了以BOT模式建设基础设施的可行性及良好的发展趋势,最后展望了BOT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基于3D Zernike矩的三维地形匹配算法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斌  胡修林  张蕴玉  陈海峰 《宇航学报》2007,28(5):1241-1245
提出了一种基于面特征的三维地形匹配算法。在算法中,与三维地形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3D Zernike矩用来描述参考高程图(DEM)和恢复地形高程图(REM),三维地形匹配转化为基于3D Zernike矩的特征向量匹配。匹配按先粗后精两步进行,在粗匹配中,匹配窗口滑动步长设定为5个象素,采用较低阶数的3D Zernike矩。在精匹配中,只对3个最优粗匹配位置的邻近区域进行精匹配,匹配窗口滑动步长为1个象素,采用较高阶数的3DZernike矩。两块地形的相似度以它们的3D Zernike矩间Camberra距离来度量,距离越小越相似,反之亦然。本算法属于特征面匹配,相对于基于特征点和特征线的地形匹配,理论和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更高的匹配概率、匹配精度和更强的抗噪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