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航空   740篇
航天技术   143篇
综合类   65篇
航天   1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丁洪波  蔡洪 《固体火箭技术》2012,35(3):296-300,310
针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上升段轨迹优化问题,提出并研究了基于特征参数的轨迹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气动力和推力模型。根据上升段轨迹特性,建立了基于指数函数和多项式的控制变量的取值模型。该模型取决于若干特征参数,从而将一个求解泛函的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求解特征参数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并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求解。针对初值敏感性,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初值选取方法,以及基于物理意义的手动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2.
光电稳定平台中的陀螺装调误差影响平台角速度的测量精度。研究了速率陀螺稳定平台角速度的计算方法,重点是陀螺敏感轴交叉耦合情况下平台角速度的计算。得到了稳定平台角速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理想情况和陀螺敏感轴交叉耦合情况下的测量计算公式。仿真和试验表明,对陀螺敏感轴的交叉耦合进行补偿,可以有效改善视线角速度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33.
丁斌  向茂生  梁兴东 《宇航学报》2012,33(9):1279-1288
窄带干扰是低频段InSAR系统面临的主要射频干扰之一,它的存在会对干涉相位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导致高程反演误差。本文推导了窄带干扰影响下的InSAR干涉相位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干涉相位对窄带干扰各参数的敏感度方程,仿真分析了窄带干扰对P波段InSAR系统干涉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窄带干扰经过成像后其幅度调制函数近似为方位时间的sinc函数,在SAR图像中表现为沿距离向的干扰条带。干涉相位对窄带干扰信号的功率较敏感,对其频率较不敏感,干涉相位和高程反演误差随着干信比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4.
载体处于高动态机动、障碍遮挡、信号干扰和多路径等复杂环境时,GNSS接收机跟踪环路易发生信号失锁和相位失调,导致载波相位观测值发生较大变化,采用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将严重影响导航精度。为改善GNSS接收机导航性能,对电离层效应及延时校正模型进行了研究,基于α-β滤波算法提出了基于积分多普勒平滑伪距的导航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在静态、动态条件下定位精度优于5m,测速精度优于0.05m/s,可显著提高GNSS接收机的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135.
基于多工况的新型着陆器软着陆性能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新型腿式着陆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实现着陆器软着陆过程的仿真。通过仿真计算,确定着陆器最易翻倒、底面最易与星球表面岩石碰撞、主体承受最大碰撞力的3组恶劣着陆工况。分析着陆器缓冲机构构型选取设计变量,基于仿真得到的3组恶劣工况,应用第二代非劣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实现着陆器软着陆性能的优化,优化目标为增强着陆器抗翻倒能力、降低着陆器底面与星球表面岩石碰撞的可能性、降低着陆器主体最大受力值。将优化所得参数代入模型重新进行仿真,着陆器不再发生翻倒,着陆平台底面与星球表面最小距离提高4.2%,主体最大受力值降低12.1%。  相似文献   
136.
旋转盘腔预旋角度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丁水汀  李烨  张弓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10):2251-2257
采用单向FSI(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数值方法,研究转静系旋转盘腔进气预旋角度的变化对冷却效果的影响,并依据旋转盘腔冷却问题的工程评价体系对冷却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进气和旋转雷诺数均不变时,旋流比是进气预旋角度的单值函数.旋流比的改变能够使流动结构发生变化,影响盘面换热效果和转盘温度分布,导致与温度梯度相关的热应力也发生变化.随着旋流比的增加,旋转盘腔的流阻损失增大,迎风面平均换热效果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转盘整体应力水平上升,以及在盘心处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增大.进气预旋角度的变化能够从部件承受能力和实际使用载荷两方面对涡轮盘的失效概率产生影响,因此,在涡轮盘腔设计阶段,需考虑预旋角度对涡轮盘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7.
以口径场法为基础对偏置抛物面天线进行建模分析,可方便有效地计算馈源数目任意、馈源放置位置任意的偏置抛物面天线的方向图。通过优化对馈源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各波束的性能达到设计的要求,最终实现多波束天线。绕特定的轴旋转馈源阵列,可以实现更大空间的扫描。  相似文献   
138.
在Windows XP 64位操作系统环境下,利用若干普通PC机搭建了机群系统,实现了分布内存式并行(DMP)计算。采用3节点和4节点薄壳单元和2节点梁单元建立了约260万自由度(DOF)的全机有限元模型。采用封装的METIS区域分解方法(DDM),并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实现了全机静强度模型的并行求解,为大型复杂有限元模型的求解提供了一种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9.
民用航空发动机单元体送修工作范围决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付旭云  钟诗胜  丁刚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10):2195-2200
为了对航空发动机单元体送修工作范围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实现决策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分析航空发动机送修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目标的单元体送修工作范围决策方法,从时寿件、适航指令/服务通告、硬件损伤、软时限、排气温度裕度五个方面分两步进行单元体送修工作范围的制定.针对决策过程中单元体性能恢复分配存在的难点,建立了以成本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分别采用动态规划和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通过对求解结果的比较,给出了两种算法的适用环境.最后将提出的决策方法应用于一个原型系统,在某个航空公司的试用表明了提出的决策方法是有效的,能够满足航空公司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0.
抑涡孔结构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不同孔间距模型的气膜冷却现象的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吹风比下,展向和流向孔间距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主流雷诺数为4 797,吹风比为0.2~2.0的条件下:①展向方向上,S1/D=1为最佳布局;②流向方向上,相对于主孔靠后的辅助孔冷却效果较好;③流向方向上,辅助孔在主孔下游的模型受吹风比影响小,并且流向距离的改变,对涡量的量级不发生改变,对涡量的大小和方向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