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0篇
航空   156篇
航天技术   45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5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针对变分模态分解(VMD)需要人为确定输入参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参数自适应VMD(APVMD)方法,其通过粒子群(PSO)算法优化VMD的输入参数.使用APVMD结合切片谱的方法,对双转子航空发动机振动正常和异常状态下的实测弹性支承应变信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PVMD方法可以自适应地实现对实测弹性支承应变信号的分...  相似文献   
102.
为满足新型吸气式发动机研制对于试验系统高压大流量超声速来流模拟条件下气体流量的准确测量和现场校准的迫切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高压、大流量p.V.T.t法和比较法的流量现场校准装置(以下简称现场校准装置),通过原级p.V.T.t法与次级标准音速喷嘴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压力3~23 MPa和流量1~60 kg/s条件下音速喷嘴流量系数的校准、溯源和试验系统空气流量准确测量,高压空气大流量现场校准装置扩展不确定度为0.84%。  相似文献   
103.
104.
介绍了一个在PC/104总线基础上采用数字闭环技术实现的交、直流精密程控电源,详述了组成数字闭环的硬件原理框图和PID控制算法。该程控电源轻便,可完成电压表、电流表的现场检定,也可配合其他标准设备完成电测仪器的检定。  相似文献   
105.
直升机的非线性模型及配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和实现了定常平飞时,单旋翼涵道尾桨直升机的非线性全量飞行动力学数值模型,建立模型时,考虑了直升机各部件特别是旋翼的动力学模型,考虑了诱导速度分布的非均匀性,以一具有水平铰外伸量及约束弹簧的铰接式旋翼等效算例直升机的真实旋翼。研究了直升机在平飞时的配平,提出了一种求解直升机平飞初值问题的数值方法-最速下降法。以某直升机为算例,建模并配平,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直升机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解固体发动机塞式喷管中两相流场的特点和性能的情况,采用欧拉-拉格朗日两相方法对二维全长塞式喷管的两相流场进行了计算.将纯气相流场和两相流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颗粒相的存在使气流的比热比减小,使得低空环境中,塞锥表面的压强峰后移;高空环境中,塞锥表面的压强会升高.大直径颗粒的运动轨迹受外界反压和塞锥气流变化的影响小,小直径颗粒的运动轨迹受外界反压变化和塞锥气流变化的影响大;在两相流性能方面塞式喷管与钟型喷管类似,微粒直径较大的情况下,塞式喷管的效率较低;塞式喷管的效率随着颗粒含量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7.
机场沥青道面结构设计方法与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现有沥青道面结构类型、损坏模式、设计方法发展趋势和设计指标的选取,对适应新一代大型飞机的机场沥青道面设计方法与设计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道面结构设计主要考虑疲劳开裂、轮辙和低温开裂等损坏模式;以CBR法为代表的经验法已不能适应新一代大型飞机复杂起落架的要求,力学经验法已成为道面设计方法发展的趋势;柔性沥青道面与半刚性道面设计指标的选取应该独立,分别采用相应结构层的应力、应变等指标控制对应损坏的出现。研究结果能满足B777、A380等新一代大型机的荷载要求,可为中国构建新的沥青道面设计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针对船用光纤陀螺罗经性能评估过程中存在的评价项目多样、属性多样、关系复杂,难以完全采用定量方法进行评估比对的问题,引入了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设计评估方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船用光纤陀螺罗经性能评估方法通过将多标准决策问题转化为单一标准决策问题,可简捷清晰地求解出评估指标体系中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多型光纤陀螺罗经海试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估过程清晰、计算简便,能够清晰、高效地评价船用光纤陀螺罗经的总体性能。  相似文献   
109.
Substorm timings and timescales: A new aspec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ng  Ching-I  Liou  Kan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4,113(1-2):41-75
The magnetospheric substorm is a fundamental element of magnetospheric disturbances. After more than 40 years of intensive studies, various aspects of substorm morphology have been qualitatively established. Observat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ISTP) mission during the last decade have provided more detailed and complete pictures of substorms than before and, consequently, have provided new insights into substorm mechanisms. From the global auroral imaging it is shown that substorm onsets are locally confined; however, the effects of substorms involve a very large space at different times. Observations relying on in situ techniques can be misleading and can introduce confusion if not properly interpreted. On the other hand,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such as global auroral imaging not only provide a robust means for studying substorm phenomenology but also yield relatively consistent results. This article reviews and summarizes a number of substorm studies conducted based primarily on global auroral images from NASA's Polar satellite, with a main focus on “quantitative” substorm morphology (i.e., onset timing, locations, energy input, and substorm timescales). These studies conclude that (1) auroral breakups are the most reliable substorm indicator, whereas other commonly used onset proxies may not always be associated with substorms and are subject to a propagation delay; (2) after breakup, the expanded auroral bulge can move either westward (60%) or eastward (40%); and (3) a typical substorm expansion phase lasts ~10 minutes and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s from the onset. A key conclusion from some recent studies seems to suggest that magnetotail reconnection, if it ever exists, is a consequence of substorm expansion onset. These findings provide constraints for substorm models and theories.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HTPB推进剂的率相关性力学性能,采用材料万能试验机、液压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分别开展了低(1.67×10~(-4)~1.67×10~(-1)s~(-1))、中(1~100 s~(-1))、高(700~2 500 s~(-1))应变率的单轴压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HTPB推进剂的压缩力学性能是率相关性,随应变率的升高,给定应变下的应力逐渐增大。采用广义非线性ZWT本构模型描述HTPB推进剂宽泛应变率下的压缩力学行为,模型预测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模型中至少需要4个麦克斯韦元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