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112篇
航天技术   22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4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余永刚  金志明 《推进技术》1997,18(3):103-107
利用挂滴装置和高速摄影系统研究HAN基液体推进剂LP-1846液滴组的着火过程,观察了液滴间相互作用对着火过程的影响,定量测试液滴组平均着火延迟期、着火温度与环境温度和液滴中心间距的关系,并对实验现象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对抑制液体发射药火炮压力振荡和控制燃烧稳定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高超侧压式进气道高焓脉冲风洞实验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志光  张堃元 《推进技术》2005,26(4):319-323
为验证一种双楔顶压、侧板中置的侧压式进气道基本性能,设计了一套进口面积为110mm×91mm的双流道试验模型,并在300mm马赫数6的高焓脉冲风洞中进行了吹风实验。实验测量了进气道和隔离段内的沿程静压分布和隔离段进出口截面的皮托压力分布,分析了进气道内的典型流场特征,获得了进气道的基本性能参数,并以马赫数的测量为例阐述了流场不均匀性对测量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马赫数6来流条件下,该侧压式进气道流量系数为0.83,隔离段出口平均马赫数为2.57,总压恢复系数为0.296,增压比为23.7,表明这种侧压式进气道的气动布局方式能够获得较好的总体性能。  相似文献   
53.
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航所)研制的直九桨毂疲劳试验机是直九新型飞机制研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试验设备。该设备的主要用途是模拟直九型飞机主桨毂在起飞降落状态下所受的载荷和在地面进行瞬变疲劳及振动疲劳试验时,以考核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中国航空长城计量测试研究所质量校准实验室参加亚太地区国际实验室之间砝码比对的情况,给出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相似文献   
55.
针对轴流压缩机叶栅内固体微粒沉积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压缩机叶栅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模拟。文中首先采用简单粘附模型对轴流压缩机叶栅内粒子的沉积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临界速度和临界角度的概念,采用用户定义子程序发展了一种新的粒子沉积模型,简称为部分沉积模型。并将采用部分沉积模型和简单沉积模型计算得到的粒子沉积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部分沉积模型得到的粒子沉积更合理。在此基础上,采用部分沉积模型预测了轴流压缩机叶栅总压损失系数随运行时间的变化和500小时后叶片壁面的压力系数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6.
2011年是人类载人航天飞行50周年。您可能不知道,在过去的半个世纪,NASA航天发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不少有趣的事件:航天员在起飞前把尿液排到了自己的航天服里——这对美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兆头;  相似文献   
57.
58.
据台湾媒体报道.为了躲避岛内越来越高涨的“倒扁”浪潮,陈水扁已决定于9月初“出访”南太平洋的“友邦”帕劳。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总统”宝座正受到威胁的陈水扁改变了向民间租用民航客机的习惯作法.破天荒地决定乘坐台湾空军的“空军一号”专机出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59.
60.
空间飞行器(火箭、飞机、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由于受到扰动力矩的作用,须对姿态进行稳定,或者,使其达到预定姿态,这些都涉及姿态的控制问题。刚体的姿态可以用不同的参数来描述,由此可以产生不同的控制方法。本文介绍了空间飞行器姿态控制的四元数法,分析了控制指令的形成及控制的稳定性,并且讨论了姿态机动控制和轨道坐标系修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