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4篇
航空   166篇
航天技术   52篇
综合类   114篇
航天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41.
针对具有大尺度抛物柱状反射面需求的空间可展开天线,提出一种基于四棱柱折展模块的构架式可展开抛物柱面网状天线,依靠模块驱动组件实现天线联动展开。把抛物面天线工作表面的拟合方法拓展到抛物柱面天线,采用工作面拟合圆均等网格划分径向投影获取天线支撑桁架设计的关键节点。柔性网状反射面采用双层索网结构形式,提出与前索具有较好对称性的背索网悬链线设计,前、后索网节点由支撑立柱间拟合圆弧均等分径向分别投影到抛物线段和悬链线圆弧上获取,根据前后索网节点建立索网拓扑构型,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法对索网预张力进行设计迭代,获得抛物线维索网预张力与其均值的最大误差率为12.3%及柱面维索网预张力与其均值的最大误差率为7.6%的优化结果。研制了机械口径12 m×12 m样机,多次展开获得2 mm RMS以内的形面精度,验证了构架式可展开抛物柱面网状天线较优的展开性能和形面精度保持性能。  相似文献   
142.
红外热图在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测热试验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大极角情况下模型表面温度的测量、红外热图测热精度的提高、模型物面坐标与红外热图像素位置对应关系等问题,对近年来在高超声速偌氏密度风洞开展的红外热图测热工作进行了总结,给出了一些实用、简单、经济的方法。为验证上述技术,在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开展了用红外热图技术与热电偶同时测量一平板带劈薄壁模型表面的气动加热率分布以及半球圆柱模型红外测热数据与DMSC计算结果的比较。不同手段获得的数据与红外测热数据相互验证的结果表明:这些技术的解决,有利于红外热图技术向工程化实用化迈进。  相似文献   
143.
在卫星发射阶段,采用锁定组件对空间相机中的活动部件进行锁定可以提高活动部件的基频和抗振动能力、减少振动对机构精度的影响。一种用于空间相机中活动部件锁定和解锁的小型锁定组件,采用电机正反转动带动滚子从动件径向凸轮机构来实现锁定、解锁功能。文章详细介绍了小型锁定组件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设计实例对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计算、验证了电机和结构设计参数选择的合理性。装机地面试验和环境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锁定组件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很好地满足了空间相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4.
围绕大极角情况下模型表面温度的测量、红外热图测热精度的提高、模型物面坐标与红外热图像素位置对应关系等问题,对近年来在高超声速偌氏密度风洞开展的红外热图测热工作进行了总结,给出了一些实用、简单、经济的方法.为验证上述技术,在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开展了用红外热图技术与热电偶同时测量一平板带劈薄壁模型表面的气动加热率分布以及半球圆柱模型红外测热数据与DMSC计算结果的比较.不同手段获得的数据与红外测热数据相互验证的结果表明:这些技术的解决,有利于红外热图技术向工程化实用化迈进.  相似文献   
145.
针对加肋圆柱壳结构提出了一种功率流测试方法。基于Flugge的圆柱壳理论和功率流定义推导了加肋圆柱壳轴向波和弯曲波功率流测量公式,实现了通过加速度和应变信号获取功率流信息。以加肋圆柱壳有限元模型为对象,施加轴向激振力和横向激振力,提取加速度信息和应变信息并利用本文方法计算功率流,与利用功率流定义式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6.
当量比和间隙尺寸对爆震波传播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索微型脉冲爆震发动机推进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微空间内爆震极限特性的研究.通过对预混氢气/氧气爆震火焰在平板狭缝中的传播过程进行测量,分析了爆震波压力、速度随当量比和间隙尺寸的变化趋势,发现在极限范围外,来自稳流段的爆震波都能在间隙内通过压力和速度的自我调整后达到稳定状态,调整过程所需的距离随间隙尺寸减小而增长.根据爆震波速度衰减的定义,给出了激波和火焰锋面速度沿间隙通道方向的变化特点,观察到了微尺寸下爆震波的4种传播模式:稳定爆震波、准稳定爆震波、低速爆震波和非爆震波.   相似文献   
147.
针对高精度测速系统在优化设备时取消探空气象测量的要求,提出用统计大气折射率剖面分段模型代替探空测量剖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分段模型的测速雷达电波折射误差修正方法。利用某测站历史气象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精度较高,基本上能够满足测速雷达数据处理电波折射修正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8.
为了研究低速风洞地板下部阻塞对地板上表面边界层的影响以及控制方法,在国防科技大学KD-03低速风洞利用均匀吸气地板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地板下部阻塞对地板上表面主流区的流动产生干扰,并影响边界层的分布和发展,随着地板下部阻塞度的增加,地板上表面边界层的厚度有增加的趋势;在某一阻塞度和吸气系数下,来流速度越大,地板下部的阻塞对主流区流动的影响越小;地板的均匀吸气使边界层的厚度显著降低,也有效减小因地板下部阻塞引起的主流区流动的不均匀性.该实验的研究结论为8m×6m风洞均匀吸气地板系统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9.
挤压成型对LC4CS铝合金棒材阳极氧化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挤压成型对LC4CS铝合金棒材表面阳极氧化膜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OM)技术、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方法分析了铝合金基体中合金相的种类和分布、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阳极氧化膜的表面及断面形貌。研究发现,试样表面阳极氧化膜的结构特征与基体组织特征具有一致性。基体中的阳极相和阴极相颗粒分别导致了氧化膜中孔洞和夹杂缺陷的产生,在挤压变形中形成的析出相带以及不完全再结晶组织是造成氧化膜中凹坑结构和复杂网纹结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0.
李明 《航天》2009,(1):13-13
2008年12月8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团长张建启在香港表示,神舟八号航天飞船将于2011年发射升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一行访问了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与中联办、中央驻港机构和中资企业代表300人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