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0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72篇 |
航天技术 | 45篇 |
综合类 | 90篇 |
航天 | 1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8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92.
基于绝对速度测量计的自主导航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用激光原理进行绝对速度测量和由它实现自主导航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利用3个陀螺仪和3个激光测速计按直角坐标方式配置,即可组成基于绝对速度测量计的捷联式惯性测量组合。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化计算和有利于提高精度。 相似文献
93.
94.
文章提出了航天光学相机控制系统测试设备通用化研究的思路,制定了通用化方案,对各功能模块进行了通用化设计。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介绍了一种全微计算机化的两坐标数显与数据处理系统。系统实现了机、光、电的一体化。在坐标信号的提取与读出过程中,用计算法和CRT显示代替了传统的电子细分和可逆计数器;12种基本测量软件及其35种组合软件、6种专用测量软件可以实现工件二维坐标的绝大部份测量任务,在少数情况下也可由用户编程,实现某些特殊的测量功能。 相似文献
96.
飞行器隐身技术是当代军事技术中的一项重大突破,低雷达散射截面(RCS)的飞行器外形是专业人员努力追寻的研究目标。本文采用Toplitz变换和混合迭代的算法,对新设计的一种鸭式布局翼身融合体飞行器外形进行了RCS计算,并在微波暗室内对模型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误差在1dB之内,证明此算法行之有效,优化设计的翼身融合体飞行器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97.
神经网络在下颌运动轨迹图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采用小型磁石测量下颌运动轨迹图Electrognathography(EGN)的方法。给出利用磁偶极子模型代替小磁石模型的理论及实际依据。利用神经网络解决由磁石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推定其空间参数的反演问题 ,并且采用了分割网络及修正网络的方法来提高磁石运动测量的推定准确度。 相似文献
98.
直线型驻波超声电机的定、动子间接触及摩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种基于面内振动的直线型驻波超声电机的定、动子接触过程和摩擦机理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中将摩擦材料层简化为分布式线弹簧,利用对电机驱动过程中等速点和接触点的相对位置的分析,将接触区域进行了分区段的讨论,推导出电机速度和输出推力的关系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进而对不同间距下电机定、动子接触过程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电机的定、动子间距在建立摩擦模型中起关键作用,其变化对电机机械特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侧壁面约束条件下压缩激波/湍流边界层相互作用(Shock-Wave/Turbulent Boundary-Layer Interactions, SWTBLIs)呈现出区别于经典二维SWTBLIs的强三维特性,尤其是低频不稳定性问题自发现以来就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其与下游压缩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尚不明确。本文基于带侧壁约束的超声速压缩拐角构建三维受限的SWTBLIs流动,并通过自由射流风洞实验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来流Ma∞=2.5、湍流边界层发展厚度对矩形流道宽度的占比约0.08、压缩拐角在12°~24°的宽范围内变化。通过不同压缩拐角下流场结构演化及壁面压力脉动信号谱特性的对比,揭示了侧壁面约束条件下压缩拐角对低频大尺度振荡时间-空间演化行为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压缩拐角角度较小时,侧壁面约束导致的“拖尾效应”有助于延缓压缩拐角附近流动分离模式的过渡,并抑制压缩激波的不稳定性;压缩拐角达到20°及以上时,压缩拐角前沿逐渐发展为大尺度流动分离模式,侧壁面约束的角区将首先发展出能量集中的低频脉动,并逐步演化为两种峰值频率分别为约50Hz、200Hz量级的不同大尺度间歇性低频振荡叠加行为,且伴随着压缩激波形态的显著改变;两种低频振荡行为都属于SWTBLIs流场的全局性不稳定振荡,但沿着展向振荡强度差异显著,角区内的振荡强度远远高于中心主流区域。 相似文献
100.
为了研究并联式TBCC(Turbine Based Combined Cycle)排气系统在模态转换过程中出口流场的变化特性及其气动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动网格等技术完成了某并联式TBCC组合排气系统在整个模态转换过程中的非定常数值模拟。同时,对该排气系统模态转换过程中若干工况时的冷流进行了风洞试验,并将试验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模态转换过程中,并联式TBCC排气系统出口流场的波系结构十分复杂,分流板出口激波对排气系统的气动性能产生了一定影响;TBCC排气系统的推力系数始终保持在0.9以上,但其产生的升力变化较大;风洞试验获得的壁面压力分布及流场纹影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本文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