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23篇
航天技术   44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黑箱建模方法在环境模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大型环境模拟试验设备中一些制冷设备的热力参数,如涡轮膨胀机的出口温度,很难用传统的计算公式来准确求解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用黑箱建模方法来预测这些参数;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黑箱模型进行求解。通过试验数据的验证,表明预测值与试验值非常接近,说明该方法是一种简便易行、准确性高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2.
纳米光催化技术在客机座舱空气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空气净化技术,近年来已成为空气净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发展历史、净化机理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纳米光催化技术在客机座舱空气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3.
混合工质制冷是七十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制冷技术。它采用新的热力循环,兼有蒸汽压缩制冷和空气制冷的主要优点。空气—水做工质的制冷机在美国已发展到接近商用阶段。本文简单介绍混合工质制冷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热力学原理及基本流程;较为详细地论述流程参数的计算方法和主要附件—压缩—膨胀器的参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4.
基于疲劳寿命的复合材料舱体分级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海朋  刘猛  王浚 《推进技术》2013,34(11):1549-1556
为构建三维应力状态复材结构疲劳寿命模型,提出由刚性元和弹簧元来模拟层间作用,结合二维板元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借助典型应力比下的疲劳试验结果和损伤模型,结合等寿命曲线转化理论,发展一种任意应力比下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引入复合累积损伤建立多轴循环应力下的疲劳寿命模型。借助应力分析、静强度和疲劳累积损伤失效分析及材料性能退化模型,模拟面内和层间损伤产生、发展直至整体破坏过程,得到疲劳寿命。通过层合板疲劳寿命预测值和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考虑设计变量空间复杂性,采用二级优化方法:系统级布局优化和子系统级尺寸优化。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以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疲劳寿命要求为约束条件,对复材舱体进行优化。建立基于多轴应力疲劳寿命的复材结构优化框架,为复材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55.
袁领双  李运泽  刘猛  王浚 《宇航学报》2006,27(1):81-84,98
对行星际航天器主动热控系统进行了研究。以“火星探路者”号为例,在其机械泵式单相液体循环冷却系统设计布局的基础上,使用更高换热效率、更低压力降的分形微管道网络换热器传递电子设备散发的热量,利用模糊控制策略对系统进行控制。通过合理的简化和假设,应用集总参数法建立系统动态特性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此主动热控系统能对航天器电子设备温度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6.
砂尘环境试验设备中颗粒浓度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中科院寒旱所沙漠研究所室内风沙环境风洞,采用激光粒子成像技术对砂尘环境试验设备中含砂气固两相射流在距喷嘴不同截面中心位置的颗粒浓度场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研究,并与拍摄的颗粒空间分布数码照片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距气固喷嘴约1?m处的截面上,砂粒颗粒还没有扩散到整个空间内,轴线附近的粒子较多,而且大粒子多数处于下部区域,只有在距喷嘴下游约3?m处粒子才基本扩散均匀,从而可确定砂尘环境试验中试件的安放位置.结论认为砂尘试验设备的加砂段应保持在3?m左右,这样才能满足国军标要求,从而为我国自行研制大型砂尘环境试验设备,确定加砂/尘方法、参数、加料和试验段尺寸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7.
董素君  王凯  高红霞  王浚 《航空学报》2012,33(9):1571-1577
针对系统仿真需要,忽略壁面导热热阻和流体物性参数变化,推导出一定对流换热准则形式下,板翅式换热器传热单元数(NTU)与两种流体介质质量流量间的三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少量换热器性能试验数据,以MATLAB内嵌最小二乘法可准确确定该模型系数,进而获得换热效能曲面。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试验数据少、拟合精度高,且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即使不能准确知道换热器结构参数或传热因子的拟合公式,也能利用少量性能试验数据合理给出换热效能曲面,解决系统仿真研究时换热器模型参数的输入难题。  相似文献   
58.
提出了利用亚音速高温燃气流进行近空间高超飞行器热环境地面模拟的试验方案,在试验装置试验段,通过高温高速的燃气流引射低速的冷气流,达到仅使飞行器头锥驻点附近区域产生局部高温而其余头锥蒙皮表面低温的目的.对某型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头锥利用高温燃气进行加热并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13种模拟工况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飞行器在高超音速飞行状态下对应机体部位气动热的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证实了亚声速高温燃气热环境模拟方法的可行性,为高温燃气地面模拟设备技术方案论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9.
尖楔结构低速高/中温双路气流组合热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典型高超声速飞行工况下,数值模拟分析了高温合金尖楔前缘结构沿气流方向大温度分布梯度将带来严重的热强度问题,产生大温度分布梯度的根本原因是尖楔结构头部区域平均热流密度与后段平板区域平均热流密度之差,而受头部区域热流密度具体分布的影响不大;进而提出了一种低速高/中温双路气流组合热试验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证明了该方案具有两股气流参数可以独立调节分别满足尖楔结构头部驻点区域及后段平板区域大、小两种热流密度的优点,进而解决单喷口低速高温燃气流热模拟试验难题,满足尖楔结构高超声速飞行工况下大温度梯度模拟要求.同时,该方案通过高/中温气源的合理组合搭配可以大大降低尖楔结构热试验所需高温气源发生功率,推广应用于电弧风洞可拓展其热试验范围.   相似文献   
60.
刘猛  王浚 《国际航空》2009,(9):50-50
目前,民航运输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越来越受到重视,飞机设计的重点从最初的飞机结构设计、飞机安全性设计,发展到舒适性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经渗透到飞机研发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