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31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3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固液火箭发动机低频非声振荡燃烧问题进行了发动机试验研究。介绍了挤压式过氧化氢(H2O2)-低密度聚乙烯(LDPE)固液火箭发动机试验系统及试验发动机结构特点,并分析了固液火箭发动机不稳定燃烧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提高氧化剂供应管路的刚性、改变喷嘴雾化效果,可解决低频振荡燃烧。  相似文献   
12.
通过85%H2O2-PE固液火箭发动机中含有液体层的燃料热解模型,计算了PE燃料的热解过程,分析了燃料热解过程对点火时间的影响,计算结果和试验值一致。H2O2的流量对点火过程起决定性作用,当氧化剂流量低于最小点火流量时,发动机将无法点火。  相似文献   
13.
测量与理论分析了复合推进剂的黏性与力学性能。实验研究了固体粒子尺寸分布和粘合剂固化比的影响。应用聚合物流变学的理论与概念来模拟推进剂特性。研究得知,细AP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起有效的填充剂作用,并增强机体的性能。对所研究的推进剂系列配方,当细AP含量接近20%时推进剂可达到最大应变与浇注中的最佳黏性。  相似文献   
14.
微射流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高让  汪亮 《上海航天》2000,17(4):52-56
介绍了微射流技术的原理及其初步应用。基于非线性系统的演化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依赖这个事实发展起来的微射流技术,由于与常规持续喷射射流控制方式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因而在流动和换热控制应用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并指出,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该项技术还可望用于高马赫数飞行体表面气体流动控制、火箭发动机推力方向控制等。  相似文献   
15.
包覆铝粉破裂燃烧的实验观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强化燃烧,让复合推进剂中的铝粉表面覆一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燃烧过程中这种活性剂形成不可参透的壳层,可通过破裂燃烧的方式铝粉快速完全的燃烧。  相似文献   
16.
低密度聚乙烯的热解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热重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燃料的热解反应,采用裂解气相色质联用(PyGC-MS)实验装置研究了热解产物分布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得到了LDPE燃料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LDPE的热解反应为动力学一级反应;热解产物成分浓度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H2O2固液混合发动机燃烧流动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建立了H2O2固液混合发动机催化分解、PE燃料热解和热解气体与氧化剂分解气体扩散燃烧的综合模型,根据发动机实际工部采用可压SIMPLE方法计算了发动机二维燃烧室内流场,对燃烧室流场的计算结果与燃烧室热力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内流场的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根据燃烧室内流场计算结果,分析了固液混合发动机试验中出现的氧化剂入口附近燃料表面燃烧局部强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改进的Beam-Warming近似因式分解法求解二维、粘性、非定常、可压全N-S方程,对双微射流作动器定向控制主流的合成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揭示了主流在双微射流作用下会比在单微射流作用下产生更大的偏转,并探讨了其产生偏转的原因。分析了主流的偏转程度与相邻作动器相位差之间的关系,即相邻作动器之间的相位差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主流才能发生更大的偏转。  相似文献   
19.
有限元三维网格自动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为提高有限元法求解流动问题的精度和效率而寻求自动生成三维网格的方法。给出了利用代数变换、输入极少量区域边界数据即可插值生成三维网格的方法。最后举出了自动生成三维网格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树脂基体、碳纤维增强体以及树脂基体 纤维的界面等对双马来酰亚胺 (简称双马 )树脂基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强度 (CAI)值的影响 ,指出降低树脂基体的交联密度和产生微观两相结构是提高碳纤维 /双马复合材料CAI值的两个典型方法。合适的树脂含量有利于保持复合材料体系较高的CAI值 ,采用高强高韧性的碳纤维可明显提高复合材料体系的CAI值。为获得较高的CAI值 ,保持合适的树脂基体 纤维界面性能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