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119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In view of the collapse of a deep excavated foundation pit of the Xianghu subway underground station in Hangzhou of China,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accident are analyzed,and the induced factors of the accident are summarized. Then,a 3-D FEM analysis model is created to demonstrate the soil-support structures interaction system,and the effect of the main factors,such as the volume replacement ratio of the bottom soil reinforcing,the asymmetric ground overload,the embedded depth of the diaphragm wall,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bottom soils disturbed by the construction,and the excessive excavation of the bottom soil,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effective original reinforcement plan for the bottom soft soil is the most prominent factor for the accident,and the disturbance effect of the deep excavation on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bottom soft soil is another significant factor for the accident. Meanwhile,if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bottom soft soil is canceled,an appropriate extension of the diaphragm retaining walls to the under lying harder soil layer can also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collapse of the deep excavated foundation pit. In addition,the partly excessive excavation in the proces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axial force of the most nearby horizontal support but few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diaphragm wall. Thus,the excessive excavation of the bottom soils should not be the direct inducing factor for the accident. To the asymmetric ground overload,it should be the main factor inducing the different damage conditions of the diaphragm walls on different sides.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modeling and actual engineering accident condition,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accident is also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82.
由于标准卡尔曼滤波只适用于线性系统,通常在SINS/GPS组合导航初始对准过程中,先通过基于惯性系的粗对准方法,将失准角转化为小量,然后再进行卡尔曼滤波精对准。由于杆臂效应,使用的基准信息存在一定误差,导致初始对准精度降低。因此,首先设计UKF的大失准角初始对准算法;其次将基准信息杆臂在UKF方程中建模,对杆臂误差进行补偿;最后通过仿真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并利用海试实验数据对UKF算法与传统动基座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3.
庄其鑫  莫蓉  万能  郭彦亨 《航空学报》2020,41(5):423403-423403
针对不同探针轴向下红宝石球上触碰点会引入不同预行程误差导致标定精度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优化在机测量探针轴向的可行图构建方法。首先,根据包围盒算法计算各个测量点处免干涉的探针轴向。接着,利用机床运动学链建立红宝石球上触碰点与机床旋转轴的关系,进而构建机床转台旋转角度的可行图。为了提升检测精度,以减少红宝石球上触碰点和机床旋转轴方向变化为原则,优化测量路径上探针轴向,满足无干涉且红宝石球触碰点最少的条件。最后,以离心式叶轮为例进行验证,采用此方法不仅能保证红宝石球上触碰点个数最少而大幅度缩短标定时间,还能减少引入的机床误差量而提升测量精度,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重复性好、可行度高。  相似文献   
184.
基于控制线方法的机载SAR和可见光图像匹配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无人机(UAV)景象匹配导航的现实需求,对具有典型人造场景的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与可见光图像,提出一种基于直线特征的SAR图像与可见光图像配准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直线段检测(LSD)方法提取图像直线特征;其次,构造控制线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控制线的图像配准方法;最后,依据仿射变换模型实现了待配准图像的精确自动配准.实验表明,在SAR和可见光图像存在较大灰度差异、旋转和平移的情况下,该算法仍能精确配准图像,且运算时间大幅减少,能够满足一些实时性较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5.
非对称衰落信道下无人机中继传输方案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键  庄毅  薛羽  王洲 《航空学报》2013,34(1):130-140
 无人机(UAV)作为中继传输平台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非对称衰落信道下的无人机中继传输系统,提出了输出信噪比最大化准则下的波束形成(BF)优化方案,并推导出系统中断概率、遍历容量和平均误符号率等无线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的理论表达式。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中继传输方案及性能分析的正确性,并定量分析了天线数量、信道参数以及功率分配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无人机中继传输系统的设计及性能评估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6.
人体尺寸数据具有很广泛的实用性,为了让用户能方便高效地使用人体尺寸数据,进行了人体尺寸数据库的开发。数据库收集了中国陆军、空军(飞行员)、普通公民的人体静态尺寸数据和人体的动态尺寸数据以及一些人体尺寸计算公式。数据库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按数据类别或者按人体示意图的方式进行数据查询;用户除了能方便地查询人体的静、动态尺寸数据外,还可以利用其中的公式求出人体最大关节力矩以及按身高推测出基本的人体尺寸。  相似文献   
187.
硅微谐振加速度计以高精度的频率信号输出成为硅微传感器的研制热点之 一。在分析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工作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新的基于双检测质量块和 谐振音叉低附加质量的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结构形式。运用ANSYS 对加速度计关键结 构尺寸进行仿真优化,明确了关键结构尺寸的变化对加速度计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明:杠杆支撑梁长度、杠杆支撑梁宽度、杠杆支撑梁位置、音叉梁宽度、梳齿宽度和质 量块支撑梁宽度对整体结构性能影响最大。所设计的加速度计谐振基频约为21kHz,标 度因数为92Hz/g,在±30g 加速度输入下非线性达到0.322‰。  相似文献   
188.
为了解决J2ME平台处理数据能力有限、持久化存储空间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J2ME平台与J2EE平台集成的方法,该方法通过HTTP协议把J2ME端的请求发送到J2EE端处理,减轻了J2ME端的负荷;在J2EE端采用了轻量级的Web开发框架Struts和Hibernate,分离了处理逻辑,减轻了程序开发的负担,同时整个集成平台符合MVC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9.
多因素条件下注意力分配建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预测飞行员注意力分配情况,在混合熵最大化模型的基础上,从信息加工的两条通路入手,应用主观期望效能理论及SEEV(Salient-Expectancy-Effort-Value)模型思想,提出了一个基于信息重要度、发生概率、突显性及努力的预测模型.为验证模型的效度,采用16名被试在不同任务权重及信息呈现方式下开展仪表监视实验,记录注视点分布作为注意力分配的评价指标.被试需要对平视显示器仿真界面中的目标信息状态进行监视,并通过按指定键对异常信息进行响应.实验结果表明:根据预测模型所计算的注意力分配理论值与被试注视点分布的实验值显著相关且吻合较好,可为飞机座舱显示界面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0.
陶汉中  张红  庄骏 《宇航学报》2008,29(2):722-728
针对直径为6mm,长为210mm小型槽道柱状热管通过压扁和弯曲制成的厚度分别为3mm和2mm,绝热段90°弯曲的扁平弯曲热管进行试验研究.对热管的轴向温度分布、极限传输功率、热阻以及蒸发段和冷凝段换热系数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mm厚热管在弯曲前后的传热性能基本保持不变.对于圆柱状热管和3mm厚扁平热管,直管在极限状态时,只有靠近蒸发段端点的温度骤然上升;弯管在极限状态下的蒸发段温度呈梯次增加.弯管的极限传输功率小于直管,热阻与直管相近.直管的蒸发段换热系数随着功率的增加稍有增加,在出现传热极限时急剧下降;弯管的蒸发段换热系数随着功率的增加一直下降.无论是直管还是弯管,冷凝段换热系数均随功率的增加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