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164篇
航空   1027篇
航天技术   257篇
综合类   100篇
航天   38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61.
In this paper, the y-component of magnetic field line curvature in the plasma sheet was analyzed, and two kinds of shear structures of the flapping current sheet were found, i.e. symmetric and antisymmetric. The alternating bending orientations of the guiding field are exactly corresponding to alternating north-south asymmetries of the bouncing ion population in the sheet center. Those alternating asymmetric plasma sources consequently induce the current sheet flapping motion as a driver. In addition, a substantial particle population with downward mo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center of a bifurcated current sheet. This population is identified as the quasi-adiabatic particles, and provides a net current opposite to the conventional cross-tail current.   相似文献   
962.
利用TIMEGCM模拟了2005年9月10日至20日由日冕物质抛射引起的地磁暴事件,研究了此地磁暴恢复相高纬度中间层低热层(MLT)区域温度的变化,揭示了磁暴恢复相时温度、垂直风、总加热项和NO辐射冷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地磁暴恢复相刚开始时,温度对磁暴的响应在晨侧为负扰动(降温),在其他地区都为正扰动(增温);随着磁暴的恢复,整个北半球都变为正的温度扰动(增温).这种高纬MLT区域的温度响应主要与垂直风密切相关.当垂直风为正时,总加热为负,增温减弱;当垂直风为负时,总加热为正,增温变强.辐射冷却特别是NO辐射冷却作用在热层被称为恒温器,降低了磁暴期间80%的热层增温.但是,在MLT区域NO辐射冷却作用不明显,一般比总加热项小一个量级,对温度响应造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63.
基于高纬度芬兰Mäntsälä地区近两个太阳活动周期(1999—2017年)天然气传输管道的地磁感应电流(GIC,IGIC)观测数据,统计研究了GIC扰动的分布特征以及强GIC扰动与磁暴和地磁亚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95.83%时间段的GIC强度分布在0~1A之间.定义:若某个时间段|IGIC|max> 1A,则认为发生GIC扰动;|IGIC|max>10A,则认为发生强GIC扰动事件.GIC扰动在磁地方时夜侧附近发生的概率最高,这主要与地磁亚暴发生期间电离层电流最剧烈的变化发生在磁地方时夜侧附近有关;强GIC扰动经常爆发式出现,且都发生在磁暴期间,但大多数磁暴并不伴随强GIC扰动事件发生.磁暴急始驱动的强GIC扰动事件较少,由磁层压缩引起地磁场突然增强驱动的强GIC扰动事件持续时间较短;强GIC扰动事件主要发生在磁暴主相和恢复相,由环电流变化驱动的强GIC扰动事件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且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964.
机动动作库是飞机空战仿真的重要基础,可靠的、具有针对性的机动动作库能够提高空战仿真的真实性和应用价值。为了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机动动作库,提出了一种通过三维逆向建模进行气动特性计算再建立飞机机动动作库的技术途径,对气动参数未知飞机的空战仿真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首先,对飞机的几何外形进行了三维重建,计算分析了其纵向气动特性;然后,将气动数据加入飞行仿真的限制环节,设计了针对该型飞机典型战术动作的机动动作库;最后,基于MATLAB函数进行了机动动作的可视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机动动作库体现了对于飞机类型的针对性和可靠性,可视化实现了飞行轨迹和飞机姿态的三维显示及参数游标,为空战决策、空战仿真模拟训练和提高作战效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5.
基于时域映射的多无人机系统给定时间分布式最优集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多无人机系统给定时间最优集结问题,建立了基于时域映射的分布式优化框架。首先,引入一类特殊的时域映射,将原时域的给定时间决策问题转化为了无限域中的渐近稳定问题,简化了分析设计流程。其次,进一步设计了给定时间梯度下降算法,其收敛时间与系统初始条件及其他参数无关,能够被预先给定,且算法时变增益的使用消除了参数选择过程,在全局信息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仍然适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给定时间内实现多无人机分布式最优集结,并保证任务时间内闭环系统全局有界。   相似文献   
966.
为研究飞机尾涡在高空巡航阶段的形成及消散特性,基于飞机尾涡流场快速仿真计算模型计算了不同飞行高度处尾涡的初始强度以及尾涡的危险区域,并分析了高空尾涡消散规律;然后计算不同飞机重量、大气湍流度、大气层结稳定性以及前机飞行速度下的高空尾涡危险区域,并对高空尾涡危险区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中低空相比,高空尾涡的初始强度大、消散速率快,尾涡危险区域的纵向范围在减小,但垂直范围有所增加,飞机参数和大气条件的改变可以减小尾涡影响范围.研究结果对高空尾流垂直间隔缩减研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7.
针对弹载红外遥测数据下传带宽受限,图像接收端内容受损的问题,基于对称加密系统与差值直方图平移算法提出了加密域可逆信息隐藏算法与红外遥测图像相结合的方案,一方面可以将弹载遥测数据嵌入到红外遥测图像中,另一方面可以对红外遥测图像进行图像加密,保证传输过程中图像内容的安全性。在图像接收端,通过与图像发送端相同的加密密钥与嵌入方案进行图像的无损恢复与嵌入信息的可逆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位深度为16,尺寸为128×128的红外遥测图像,利用图像冗余空间可嵌入15000比特左右的二进制数据,且保证了遥测图像与遥测数据的可逆恢复。  相似文献   
968.
针对非接触动静结合型机械密封运行中的脱开现象和泄漏量控制要求,研究基于改变闭合力的机械密封主动可控方法.在原有基础上完善了动静结合型机械密封主动可控的原理,包括控制策略、控制元件及控制流程;结合高速涡轮泵轴端机械密封,给出了主动控制的设计过程,并理论和试验研究了其可控性和受可控元件影响的性能规律.完善了现有的机械密封脱开理论,并结合试验结果对可控型机械密封的脱开转速进行了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闭合力调控的密封可控性策略及控制敏感性参数范围[1,3.19],可满足对涡轮泵轴端机械密封泄漏量的动态主动控制;完善的脱开转速理论能合理地解释机械密封起飞阶段的端面非接触状态向接触状态转变过程.研究结果对于特殊工况下特种机械密封的设计、运行监测及动态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9.
 本文阐述了利用星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进行自主导航的原理。以资源一号02B卫星的飞行数据为基础,进行了自主导航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国产红外地球敏感器和星敏感器的资源一号02B卫星可以实现较高精度的自主导航,说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0.
某振动台大型转接夹具设计与振动特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振动试验需求,对某振动台大型转接夹具进行设计及振动特性分析。夹具设计过程中,采用结构优化软件OPTISHAPE-TS进行优化设计,振动特性分析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开展。设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经优化设计的夹具,其振动特性自身满足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当夹具与振动台动圈相连接组成动圈夹具整体结构后,整体结构的模态与夹具自身模态相比发生改变。研究结果对振动试验控制技术有所启示,并为类似夹具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