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2篇
航空   169篇
航天技术   44篇
综合类   46篇
航天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51.
简要介绍一个用于常重及微重力环境条件下,计算充液贮箱中非定常流体动力学行为的三维程序,该程序具有多种选择,提供了一个广泛应用的可能。文中亦给出了对充液40%模型贮箱中非定常流体动力学行为的计算结果,计算是在CRAY-XP超高速计算机上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2.
153.
InSAR图像配准雷达几何法处理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像配准是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信号处理的关键步骤。基于雷达几何的InSAR图像配准方法。利用主辅雷达成像几何和外部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主辅SAR图像配准。基于SAR图像距离多普勒定位方程,系统梳理了配准处理精度的影响因素,对各误差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综合分析了该算法对重复航过和单次航过InSAR系统图像的配准处理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结果对我国InSAR地面系统建设和相关卫星指标论证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hock/Shock Interactions (SSI) between the body and wing of aircraft in supersonic flows. The body is simplified to a flat wedge and the wing is assumed to be a sharp wing. The theoretical spatial dimension reduction method, which transforms the 3D problem into a 2D on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SI between the body and wing.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behind the Mach stem induced by the wing and body are obtained, and the wave configurations in the corner are determined. Numerical validations are conducted by solving the inviscid Euler equations in 3D with a Non-oscillatory and Non-free-parameters Dissipative (NND)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Good agreements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are obtained. Additionally, the effects of the wedge angle and sweep angle on wave configurations and flow field are considered numerically and theoretically. The influences of wedge angle are significant, whereas the effects of sweep angle on wave configurations are negligible. This paper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design and thermal protection of aircraft in supersonic and hypersonic flows.  相似文献   
155.
程泽鹏  邱思逸  向阳  邵纯  张淼  刘洪 《航空学报》2020,41(9):123751-123751
相比于机翼产生的孤立翼尖涡,加装小翼之后的翼尖涡表现出双涡甚至多涡结构,并且呈现出更加复杂的不稳定特征。为揭示翼尖双涡结构不稳定特征及其演化机理,采用体视粒子图像测速(SPIV)技术和全局线性稳定性分析(LAS)方法对不同雷诺数和攻角下带双叉弯刀小翼的M6机翼产生的翼尖涡结构在尾迹区的不稳定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称布置的双叉弯刀小翼产生的翼尖涡包含上/下小翼产生的主涡(上/下主涡)结构,两者构成近似等强度的同转涡对,在相互靠近的同时以20 rad/s的角速度相互缠绕。对上/下主涡瞬时涡核位置的统计分析表明,翼尖涡摇摆幅值随流向位置逐渐增大,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随攻角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对16倍弦长的尾迹截面处的翼尖双涡结构进行全局时间稳定性分析,不同工况下,上/下主涡最不稳定模态(模态P/模态S)的稳定性曲线变化规律与摇摆幅值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表明翼尖涡的摇摆源自于其内在的不稳定性特征。增加流向扰动波数,发现模态P切向波数逐渐增加;而模态S则是径向波数逐渐增加。不同工况下,模态P的切向波数为5~6,扰动波数分布在[2.75,5]的区间内,所对应的不稳定放大率均大于模态S,而不稳定放大率最大的模态扰动范围作用在上主涡的整个涡核区域,表明这种大切向波数的扰动模态在翼尖涡流控中的潜在价值,也意味着加装小翼会增加涡结构的个数,增强不稳定性的发展,有助于翼尖涡的快速失稳衰减。  相似文献   
156.
吸收剂颗粒尺寸对吸波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最佳的吸收剂颗粒粒度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从趋肤效应和单个磁畴颗粒大小两个角度,以纯铁粉为例对最佳的粒度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2~18 GHz的雷达波,铁粉颗粒在16 nm~1μm为好。还分析了利用纳米颗粒的量子尺寸效应来吸收电磁波时颗粒的尺寸范围,计算结果表明,此时颗粒尺寸至少应小于22 nm。  相似文献   
157.
青岛上空中层大气密度和温度的激光雷达探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瑞利散射激光雷达系统的结构和性能, 阐述了激光雷达探测中层大气密度和温度的工作原理, 给出了青岛地区中层大气密度和温度的初步探测结果. 通过与卫星、探空气球和大气模式数据的结果对比, 验证了激光雷达探测大气温度的可靠性. 基于2008-2009两年的观测, 获得了青岛地区上空中层大气温度的季节变化和平均分布. 激光雷达观测结果表明, 青岛地区平流层温度比CIRA86模式结果高, 且二者偏差呈夏秋季小、冬春季大的特点, 中间层温度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58.
集合卡尔曼滤波在电离层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对电离层f0F2短期预报结果进行优化的方法. 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f0F2进行提前1~24 h的预报, 考虑前一天预报误差的反馈信息, 动态跟踪 f0F2的变化趋势, 引入集合卡尔曼滤波对神经网络的预报结果实行进一步修正和优化. 实验结果表明, 此方法的预报效果优于单纯的神经网络模型和IRI模型. 此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电离层参量的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59.
用于空间科学实验的主动振动隔离系统采用洛伦兹力驱动的方法, 将被隔振的平台 悬浮于空中. 对电磁驱动部分的动力学分析是各种设计和实验的基础. 提出了一种驱动器的结构, 并对驱动器的永磁部分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包括模型的建立、 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瞬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和谱分析, 由此验证其力学性能可以 满足设计要求. 为优化结构设计, 减小驱动器尺寸, 降低设计开发成本, 缩短设计开发周期, 提高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0.
Chang'E-1 Lunar Mission:An Overview and Primary Science Resul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Chang'E-1 is the first lunar mission in China, which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on Oct. 24th, 2007. It was guided to crash on the Moon on March 1, 2009, at 52.36oE, 1.50oS, in the north of Mare Fecunditatis. The total mission lasted 495 days, exceeding the designed life-span about four months. 1.37 Terabytes raw data was received from Chang'E-1. It was then processed into 4 Terabytes science data at different levels. A series of science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by analyzing and applicating these data, especially "global image of the Moon of China's first lunar exploration mission'. Four scientific goals of Chang'E-1 have been achieved. It provides abundant materials for the research of lunar sciences and cosmochemistry. Meanwhile these results will serve for China's future lunar mis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