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2篇
航空   158篇
航天技术   69篇
综合类   59篇
航天   11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Observations carried out from the coronagraphs on board space missions (LASCO/SOHO, Solar Maximum and Skylab) and ground-based facilities (HAO/Mauna Loa Observatory) show that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lasses based on their kinematics evolution. These two classes of CMEs are so-called fast and slow CMEs. The fast CME starts with a high initial speed that remains more or less constant; it is also called the constant-speed CME. On the other hand, the slow CME starts with a low initial speed, but shows a gradual acceleration; it is also called the accelerated and slow CME. Low and Zhang [Astrophys. J. 564, L53–L56, 2002] suggested that these two classes of CMEs could be a result of a difference in the initial topology of the magnetic fields associated with the underlying quiescent prominences. A normal prominence magnetic field topology will lead to a fast CME, while an inverse quiescent prominence results in a slow CME, because of the nature of the magnetic reconnection processes. In a recent study given by Wu et al. [Solar Phys. 225, 157–175, 2004], it was shown that an inverse quiescent prominence magnetic topology also could produce a fast CME. In this study, we perform a numerical MHD simulation for CMEs occurring in both normal and inverse quiescent prominence magnetic topology.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ree major physical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destabilization of these two types of prominence magnetic field topologies that can launch CMEs. These three initiation processes are identical to those used by Wu et al. [Solar Phys. 225, 157–175, 2004].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both fast and slow CMEs can be initiated from thes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magnetic topologies. However, the normal quiescent prominence magnetic topology does show the possibility for launching a reconnection island (or secondary O-line) that might be thought of as a “CME’’.  相似文献   
42.
在大口径远程榴弹设计中,在保证弹丸具有足够的威力,飞行稳定性和发射强度的前提下,使弹丸具有最大射程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本文给出了大口径远程榴弹气动力一外弹道综合优化设计数学模型,本文还首次涉及了底部排气弹外形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43.
44.
罗运军  严晓虎 《推进技术》1999,20(4):100-104
用定量体积排斥色谱(SEC)的方法,以示差分析检测器的响应为基础,测定了硝化纤维素溶液冰冻及其加热以后的折光指数增量,结果表明,冰冻后,由于分子链发生链内聚聚(缠结)硝化纤维素分子链周围溶剂化溶剂分子数减少,使硝化纤维素溶液的示差折光指数增量增加,加热后,由于硝化纤维素分子链获得能量,链内缠结点解开,溶剂化溶剂分子数增加,造成硝化纤维素溶液的折光指数增量降低,由此建立了以折光指数增量为基础,估算经  相似文献   
45.
用定量体积排斥色谱(SEC)的方法,以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响应为基础,测定了硝化纤维素溶液冰冻及其加热以后的折光指数增量。结果表明:冰冻后,由于分子链发生链内凝聚(缠结),硝化纤维素分子链周围溶剂化溶剂分子数减少,使硝化纤维素溶液的示差折光指数增量增加。加热后,由于硝化纤维素分子链获得能量,链内缠结点解开,溶剂化溶剂分子数增加,造成硝化纤维素溶液的折光指数增量降低。由此建立了以折光指数增量为基础,估算硝化纤维素分子在溶液中完全伸展时每个链段上的溶剂化溶剂分子数的理论公式,并且估算出常温下每个硝化纤维素链段就吸附有13个溶剂化溶剂分子,这对建立硝化纤维素这类半刚性高分子链凝聚过程和凝聚态结构的物理图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有机硅工业中的铂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铂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广泛用于含Si-C单体的制备及聚合物的交联,本文综述了铂催化剂的组成,表征,抑制剂的作用及铂催化剂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47.
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硝化甘油(NG)和1,2,4,-丁三醇三硝酸酯(BTTN)两种硝酸酯增塑后的聚醚聚氨酯在空气中90℃下的热氧降解。结果表明:NG,BTTN在聚氨酯粘合剂中的分解产物主要为醇类。这些小分子醇参与了聚氨酯硬段的重聚合反应,形成氨基甲酸酯结构;硝酸酯对聚氨酯粘合剂的热氧降解表现出某种稳定作用,并改变了软段产物结构,使甲酸酯和叔碳结构相对增加;硝酸酯分解产生的NO2  相似文献   
48.
介绍国产催化点火器高空点火性能模拟试验,主气流温度为500℃左右、加力室压力为0.04—0.12MPa,对催化点火器的着火延迟时间和贫富油点火极限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当飞行高度为17000—17500m,飞行马赫数Ma=1.0时,催化点火器可以正常点燃某型发动机加力燃烧室。  相似文献   
49.
点火延迟时间测量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群  谈浩元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3):324-326,336
自行研制的催化点火器点火延迟时间测量系统使用微机技术、实时在线测量,测试精度高、系统稳定可靠,并完成了多批次国产催化点火器的鉴定工作。稍加改装,还可用于各类点火系统的点火延迟时间测量。   相似文献   
50.
大型高低真空电子束焊机是用于焊接通信卫星钛合金燃料贮箱和气瓶焊缝的专用设备。它是在吸取国内外同类真空电子束焊机优点的基础上确立了新的结构方案而研制成功的。重点就该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技术性能、结构特点等作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