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269篇
航天技术   174篇
综合类   36篇
航天   1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We revisit the validity of the presence of O(2) or O(3) in the atmosphere of a rocky planet as being a biosignature. Up to now, the false positive that has been identified applies to a planet during a hot greenhouse runaway, which is restricted to planets outside the habitable zone (HZ) of the star that are closer to the star.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a new possibility based on abiotic photogeneration of O(2) at the surface of a planet that could occur inside the HZ. The search for such a process is an active field of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that has resulted from an ongoing interest in finding efficient systems with the capacity to harvest solar energy on Earth. Although such a process is energetically viable, we find it to be a very unlikely explanation for the observation of O(2) or O(3) in the atmosphere of a telluric exoplanet in the HZ. It requires an efficient photocatalyst to be present and abundant under natural planetary conditions, which appears unlikely according to our discussion of known mineral photochemical processes. In contrast, a biological system that synthesizes its constituents from abundant raw materials and energy has the inherent adaptation advantage to become widespread and dominant (Darwinist argument). Thus, O(2) appears to continue to be a good biosignature.  相似文献   
92.
青海玉树地震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后,作为我国减灾救灾决策支持单位,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根据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救灾应急响应启动情况和部救灾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立即启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空间技术响应工作规程>,实行24h业务值班制度,以高分辨率卫星和航空遥感数据为主,开展灾害监测与评...  相似文献   
93.
采用运动学方法研究航天器的相对运动.通过对无摄精确相对运动模型的简化,推导了以纬度幅角和平近点角为变量的无摄相对运动方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建立了J2摄动下的相对运动模型,进行了相对轨道的仿真以及模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运动学方法能给出较精确的相对运动方程,并且考虑摄动时,采用运动学描述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94.
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军队用于定位、导航和精确定时的一种工具。美国陆军测绘工程中心(TEC)目前正在研究GPS用于陆军装备的定向,这项研究是由陆军空间技术研究办公室(ASTRO)资助的。Adroit、Mognavox、Texas三家公司按照签定的合同,建造了三个实验性的方位确定系统(ADS)。三家合同单位都采用了微波干涉测量原理来确定方位。90年9月,在陆军炮兵学校,成功地验证了ADS,该演示验证了应用GPS和一根短基线(1m)来确定方位的设想。实验ADS获得的精度为5~8mil(密位,6400mil=360°)。ADS方案目前已进入原理性试验(POP)阶段。该POP将在多发火箭系统(MLRS)和先锋(Trailblazer)上试验:要求设备3分钟预热后在30秒内完成方位确定,并达到要求的1mil概差和希望的0.4mil概差。ADS方案的原理性试验(POP)是由ASTRO和MLRS资助的。  相似文献   
95.
本文简要介绍了相干散射雷达SABRE及其观测Pc5地磁脉动的工作原理。1985—1989年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相位向极传播脉动事件的出现率峰值在当地时间午夜附近,而向赤道传播事件的出现率峰值则在18:00LT左右。文中给出了上述两类脉动事件出现率的日变化,与地磁活动的相关,与背景电离层等离子体对流特性的关系等统计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6.
以前,我们已经讨论了 SC 切晶体的制作,从石英材料切割双转角晶片的技巧和确定 g 灵敏度的试验方法。本文将论述下列几个问题:1)一种采用旋转 X 切法的简化 X 射线定向;2)改变Ψ角时,频率随加速度的变化;3)介绍一个 SC 切成品晶体振荡器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7.
混合遗传算法在航天器最优交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航天器双冲量交会时的优化模型,以此为基础构造了最优交会的燃料-时间混合优化指标,并针对基本遗传算法局部搜索能力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将最速下降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混合遗传算法,其中下降搜索的优化方向利用每一代中最劣个体所包含的优化信息获得。数值计算表明,该混合算法可加速算法的收敛,具有良好的优化性能和函数适应能力。最后,对共面圆轨道双冲量交会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混合遗传算法的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8.
针对制造业车间生产过程监控中信息采集不全面、反馈滞后、信息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引入工作流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建模和业务驱动,实现业务过程自动流转和信息自动采集、反馈.使用刷卡登陆触摸屏的方式增强终端应用的便捷性,应用甘特图等多种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现监控结果.基于普元EOS中间件平台开发出了生产过程监控系统,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99.
针对激光雷达大测量范围高精度测角测距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标定场的激光雷达两步标定方法.该方法在分析激光雷达测角误差和测距误差的基础上,提出激光雷达误差修正模型.该模型将距离修正从标定模型中分离,首先利用靶标场完成全视场的角度标定,并确定其外部参数,再利用基线场实现距离标定.以降低距离标定参数与角度标定参数之间的耦合性,保证激光雷达角度和距离标定的精度和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合理有效,能够实现激光雷达的高精度标定.  相似文献   
100.
重庆空管站在2001年购置芬兰VAISALA公司的MIDASIV自动观测系统时,选用了先进的超声波风传感器WAS425。该传感器利用超声波在媒质中传播速率与媒质本身运动速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精确地测量出超声波在大气中传播时大气本身运动的方向和速率。由于没有机械旋转的阻尼和响应时间的影响,超声波风传感器的各项性能指标都优于传统的WA系列风向风速仪,得到的风向、风速值也更准确。在风传感器WAS425内部有一个微处理控制板,用于控制超声波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同时该板还要对得到的超声波信息进行处理,得到风向和风速值并以RS-232协议方式向外发送。串行数字发送器WT501负责将WAS425送来的风向和风速数据通过内置的调制解调器DMX501进行调制,并将调制信号以300bps的速率送到MIDASIV系统的中央数据单元(CDU)。在wAs425和WT501之间有一个跳线架,它的作用是为维护人员提供一个数据维护测量端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