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71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着重分析了当代一部分年轻人道德迷失、存在迷失、行上迷失的道德困境的深层现状.从主、客观两方面多角度地剖析了这种道德困境形成的原因.将传统道德观念与当今道德规范溶为一体,从广阔的社会背景入手,阐述解决当代年轻人道德困境问题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2.
83.
基于网络理论的纤维缠绕壳体结构可靠性数字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网格理论的纤维缠绕壳体结构可靠性数字仿真方法及程序,以乘同余法产生伪随机数用于仿真计算,并对所产生的伪随机数进行了检验;对某发动机纤维缠绕壳体进行了结构可靠性数字仿真计算,得出了其结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4.
在纤维发动机壳体缩比件研制中,后封头整体成型工艺是其关键的技术难点之一。介绍了后封头的结构特点,产品的模具设计,以及整体模压封头成型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85.
耐高温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模量、抗疲劳、耐腐蚀、可设计性强等优点。因其在结构轻量化中的巨大应用潜力,在航空航天领域广受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双马来酰亚胺、聚酰亚胺和邻苯二甲腈三种耐高温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并对其树脂基体的历史发展脉络、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以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通过提炼对比三者在工艺性、力学性能上的特点和工程上的典型应用场景,拟为航空航天领域中的材料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高温是许多工业行业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明确均匀配气式混合冷却背心对高温作业环境下人体的冷却效果及调节措施,采用欧拉壁膜模型研究了均匀配气式背心衣内环境的变化情况。模拟的环境参数设定为温度34~42℃、湿度70%,入口气体温湿度为22℃/80%、送气量为23 m3/h,皮肤表面热流为210 W/m2。结果表明,穿着背心时衣内空气平均温度在28.8~31.9℃之间,皮肤表面平均温度在29.3~34.6℃之间,皮肤温度处于人体感觉微冷到暖的范围。为提高人体热舒适度,应根据环境温度调节送气温度或送气量。研究结果为混合冷却背心在高温环境下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7.
谭剑锋  周天熠  王畅  于领军 《航空学报》2019,40(6):122602-122602
地面对旋翼气动特性影响明显,且导致旋翼流场更加复杂。为分析地面效应下的旋翼桨尖涡和流场变化特性,基于涡面和无滑移边界条件,求解第2类Fredholm方程获得地面涡面矢量分布,且将涡面矢量按涡扩散方程扩散到流体中,建立考虑黏性效应的地面气动模型,并耦合非定常面元/黏性涡粒子混合法以体现旋翼桨叶气动特性和旋翼尾迹的非定常效应,构建旋翼地面效应气动分析方法。通过计算Lynx尾桨地面效应下的性能和桨尖涡轨迹,并计算Maryland大学模型旋翼和NASA缩比旋翼地面效应下的垂向、径向速度分布,且与试验和CFD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能较好捕捉地面效应下的旋翼尾迹变化特性和复杂速度场特性,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较好模拟地面效应下旋翼桨尖涡的收缩、扩散、井喷、地面射流等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88.
激光通信终端主体热设计与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激光通信终端主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信号传输载体,工作时光学器件发热量大,对温度均匀性和稳定性要求高,给热设计带来挑战.针对载荷的工作特性和外部空间环境规律,对单机产品进行热设计:针对大功率发热元器件散热采用导热板+热管的途径进行散热,并对关键部件实现高精度控温措施.通过Thermal Desktop热分析软件对极端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激光通信终端主体温度场满足设计要求,热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