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120篇
航天技术   22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试技术测量了带肋和出流孔通道各壁面的换热系数分布,分析了雷诺数和出流比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其中雷诺数的变化范围是20000~80000,出流比的变化范围是0.3~0.6。结果表明:出流比的变化对各壁面均有较大影响,无出流孔带肋壁面的换热沿通道减弱,带肋和出流孔壁面的换热在通道入口处先增大之后沿通道减小;各壁面平均换热增强系数随雷诺数增大而减小。无出流孔的带肋壁面和侧壁的平均换热增强系数随出流比增大而减小,带肋和出流孔壁面的平均换热增强系数不随出流比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2.
何慰  方勇纯  梁潇  张鹏 《航空学报》2021,42(2):324280-324280
提出了一种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的飞行机械臂系统模型,在机械臂缓慢运动的合理假设下,模型不仅能有效描述实际系统,同时模型表达得到了精简。在此基础上进行控制器设计,首先使用输出变换将系统反馈线性化,并将内外环动态分离,基于此分别设计外环滑模控制器和内环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该控制器在仿真实验中能有效抑制机械臂带来的扰动且镇定和轨迹跟踪性能明显优于经典的串级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建模和控制方法能够有效补偿机械臂的已建模扰动,并能充分抑制机械臂摆动产生的未建模扰动,且控制器计算复杂度适中,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73.
一、向毫米波段发展的必要性有人预测,到1995年,全世界将需要发射约200颗商用通信卫星。目前,地球同步轨道位置十分拥挤,分配给美国和加拿大的轨道段已被占满。因此,轨道位置饱和及电波干扰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许多国家和私营公司正在积极筹建国内卫星通信和电视广  相似文献   
74.
八月中旬,美国空间通信公司的TDRS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数据中继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虽因地面系统出问题而发生了一些中断现象,但总的说来还是成功的。初步的数据中继试验包括: 1) 陆地卫星-4号主题绘图仪的数据中继。这项试验包括把来自陆地卫星-4号的85兆比特高速率信息发送到TDRS卫星,由它中继到白  相似文献   
75.
爪型泵转子理论型线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爪型泵转子的理论型线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计算机手段对转子的理论型线进行了计算与模拟,通过程序计算出型线的点坐标值,并运用计算机动画模拟仿真了转子的旋转啮合过程。  相似文献   
76.
RTM工艺过程中气泡形成机理及排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RTM工艺过程中气泡的形成机理及其研究方法、排除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并且对RTM气泡研究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7.
在“哥伦比亚号”完成第五次飞行任务之后,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将投入使用,第三架航天飞机“发现者号”将于1983年12月交付使用。航宇局决定在1983年安排五次飞行,其中“挑战者号”将进行四次飞行。具体的飞行任务安排如下: 第六次飞行:预定的发射日期为1月20日,“挑战者号”携带的有效载荷为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TDRS),随机乘员4名,飞行时间为  相似文献   
78.
扇形和圆形气膜冷却孔的流动和传热实验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对流向倾角α为60°、锥顶角γ分别为15°和30°的扇形气膜冷却喷孔射流下游的流动和传热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并与相同实验条件下圆孔射流的情形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了扇形孔优越的气膜冷却性能和其下游速度边界层等值线的3种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79.
采用瞬态液晶测量技术测量了圆柱形孔的冷却特性分布,研究了动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动量比下,射流脱离壁面后重新贴回壁面,冷却效率沿流向率逐渐升高,且下游孔间区域的冷却效率较高;小动量比的冷却效率分布规律与此相反.动量比越大,换热增强效果越显著;在上游区域,大动量比射流诱导出的回流涡形成了一个局部强换热区;在下游区域,各个动量比的传热系数比分布比较相似,两孔中间区域的换热强于孔中心线附近区域.   相似文献   
80.
采用一种可进行全表面测量的瞬态液晶测量技术测量了一种出口面积与入口面积相等的收缩扩张形孔的气膜冷却特性,研究了动量比(0.5,1,2,4)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出口面积小于入口面积的收缩扩张形孔的气膜冷却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收缩扩张形孔射流均完全覆盖了孔下游壁面,射流的交汇以及对涡结构使得孔中心线附近区域的冷却效率较低,而孔间区域的冷却效率较高。在上游区域,孔间区域的换热系数比相对孔中心线附近区域的较高,而在下游区域,对涡结构又使得孔间区域的换热系数比相对较低。出口-入口面积比不同的两种收缩扩张形孔的冷却效率分布规律和换热系数比分布规律都比较相似,但出口-入口面积比为1的收缩扩张形孔的冷却效率以及上游区域的换热系数比的数值都相对较低。而且出口-入口面积比为1的收缩扩张形孔的流量系数明显高于出口-入口面积比小于1的收缩扩张形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