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3.
4.
分析了国外先进战斗机的发展情况,对比了需求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阐述了综合热管理思想的内涵。结合中国先进战斗机的研制,论证了综合热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热收集、热传输、热排散等综合优化设计方法,采用了多路径高效热收集传输手段、基于隐身的热排散等工程实现途径。综合应用基于温度控制的流量调节、内外循环热综合控制、多模式重构技术等手段,实现了热沉与制冷量的管理,满足了不同状态的热管理需求。针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战斗机热管理面临的难题,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针对激波诱导推力矢量控制研究仅限于主流和次流气体为同种气体的研究现状,开展了不同次流气体分子质量对推力矢量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首先采用二阶精度AUSM+格式和k-ω SST两方程湍流模型求解三维Favre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了喷管复杂干扰内流场。然后计算了He、N2和CO2等次流气体在不同注气角度、注气压力和主流落压比下的矢量偏转角度和推力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平均分子质量越小的次流气体矢量偏转角度越大,推力损失越小。因此可选用平均分子质量小的气体作为次流气源,或者将从燃烧室引出的高温燃气与分子质量小的气体混合。 相似文献
6.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载荷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吸热式热防护系统和液氮为冷源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热控系统,分别采用辐射热平衡法和双层集总参数法,建立了隔热层和舱内温度场的热力学模型,实现了气动加热、隔热层导热及舱内温度场等各传热环节的解耦.在此基础上,按照X-34验证机的飞行剖面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电子设备舱热载荷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隔热层厚度、舱内冷却气体流速及液氮量对舱内温度和电子设备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热传递过程各环节响应特性能够较准确的分析,在工程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9.
10.
变质心控制方式在极端条件飞行控制中具有突出的气动性能和操纵特性。提出了一种面向固定翼飞行器滚转通道变质心控制的新型双滑块控制策略,设计了可集成机翼翼梁内部的滑块运动控制装置,具有集成度高、机内空间利用率高、稳定性好等潜在优势。为此,设计了基于柔性齿条传动、齿轮减速器和大扭矩舵机的驱动装置,以及磁吸式的模块化滑块设计方案。通过飞行器操纵特性和气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变质心操纵替代传统副翼,能够消除、降低传统舵面偏转引起的气动阻力。最后,制作了变质心飞行器原理样机,并完成了飞行试验,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和工程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