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航空   2篇
航天技术   10篇
航天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简略讨论了以Kapton为基底的柔性导电型第二表面镜的制备,描述了卫星使用的多层隔热结构及接地方法。测试数据表明加有透明导电膜的SSM的发射率和太阳吸收率几乎没有改变,因此表明导电膜对热控或隔热效果无丝毫影响。仿照卫星实用的多层隔热结构,最外层采用导电型SSM与无导电膜的SSM两种材料,在接地与不接地方式下经过模拟亚暴环境的电子辐照试验,7个试样的试验结果显示出加有导电膜的SSM防静电性能比不加导电膜的试样极大地提高了。在接地条件下,可把表面电势有效控制在百伏以下,并有力地抑制了表面放电。即使不接地也可降低表面电势值。实验证实表面改性技术和接地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最佳的防止卫星表面充放电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对于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已观察、记载到数百次与卫星表面带电和放电有关的异常行为。这些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逻辑干扰、开关转换、无指令线路转换、遥测异常、配线控制不稳定等。卫星表面的带电是由于磁层亚暴时,热等离子体(能量为几到几十千电子伏特)从磁尾注入同步高度及3—7地球半径的区域,与卫星表面材。料相互作用所致。据ATS-5卫星测得的数据:在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每年约有1300小时处于亚暴环境中,其中对卫星影响较大的中、强亚暴(使表面—卫星地电位达-3~-12千伏),约占总时间的60%。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同轴源型原子氧模拟装置,对11种热控涂层进行了原子氧效应的筛选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前后外观,质量、太阳吸收比,以及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比较,选出了5种耐原子氧性能较好的热控涂层。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前言电加热器系统是一种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系统装置。常见的,如取暖用的电炉和熨衣服的电熨斗;精密的,有卫星恒温控制电加热器和陀螺电加热系统。大的,如烘房;小的,可做成直径只有0.5毫米的套管式电加热器或者几张纸那么薄的薄膜电加热器。其工作范围,可从20℃的仪器保温,到900℃的汞离子发动机的预热。通常,电加热器系统由电加热器、温度敏感元件和恒温控制器三部分组成。恒温控制器有两位控制和比例控制器两种。前者采用开断控制,即当仪器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电加热器以额定功率加热,而达到设计温度时,电加热器完全断开。比例控制器则是采取比例控制,电加热器连续加热,但其加热功率随仪器温度而变,因而这类控制器温度调节质量较高,实际温度没有上下波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