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28篇
航天技术   11篇
航天   7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通过对某型飞机前缘机动襟翼疲劳试验、断口反推、两种载荷谱下的损伤比较以及关键部位类比寿命估算等,给出了某型飞机前缘机动襟翼的使用寿命,为前缘机动襟翼的使用维护及修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
消息总线是分布式软件系统领域中重要的软件架构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消息总线的测量船测控软件系统设计方案,分析了系统核心软件——消息中间件的设计思路。采用多种系统性能优化技术增强消息中间件处理效率,包括双线程池机制、三层架构epoll处理机制、路由信息存储查询技术等。在Kylin操作系统平台上使用C++语言开发消息中间件。测试结果表明,软件能够支持较高的数据吞吐量,支持多客户并发连接和数据动态订阅/退订需求。  相似文献   
33.
34.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有些学者对“国家分配论”提出种种“质疑”。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的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对这些疑问做出科学的回答。彭韶兵教授发表在《四川财政》1999年第2期上的“‘国家分配论’与国有资本独立营运”,就是一篇质疑“国家分配论”的文章。笔者认真拜读了这篇文章,并对彭韶兵教授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在此提出,以求商榷。  相似文献   
35.
海上测控系统"风云二号"(FY-2)控制处理软件在应急章动控制中存在加速度负向过零时刻计算不准、应急章动控制反弹跳以及交叉控制过程脉冲前沿时间补偿等技术难点。在分析应急章动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案,并给出了软件实现的具体流程图。经过"风云二号"04~06星内部联调以及与测控中心联调任务的验证,软件计算结果准确,运行稳定可靠,实际控制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6.
软件共用是航天测控软件的发展趋势。分析航天测控软件共用的可行性,选取火箭遥测软件作为原型验证系统,提出设计方案,并采用ICE中间件和构件技术加以实现。该原型验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航天测控软件共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外挂物分离特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外挂物分离特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手段、发展历史,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及发展前景。国外几个仿真系统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8.
基于ISIGHT/NASTRAN的机翼翼梁的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满足机翼强度要求的情况下,集成ISIGHT/NASTRAN对机翼翼梁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在结构优化中以结构质量为目标,腹板MISES应力、缘条轴向应力以及缘条最大最小BEAM单元应力为约束,重点考虑主传力元件翼梁的腹板厚度和对应缘条的截面尺寸。在给出机翼有限元模型加载时采用自编的PCL语言将气动力等效到附近节点上。优化后两梁的质量为8.207 kg,相比优化前两梁质量10.07 kg减少了18.5%,明显地减少了两梁的耗材,并且优化结果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39.
飞机主承力结构细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上往往会遇到如飞机、轮船、汽车等大型结构,对这些大型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有时须同时考虑整体以及局部。对于大型结构采用较密的网格,这样会耗费大量时间、资源等,有时会导致计算不收敛;对于局部结构须划分较细的网格才能得到局部构件的细节应力。本文采用子结构法(超单元法)对机翼整体模型中的主承力构件梁进行网格细化,其中梁筋条与肋以及梁缘条与机翼蒙皮采用钉元(弹簧元)模拟多钉连接。在危险载荷工况下对梁进行强度校核和钉载分析,结果表明子结构法能很好地反映大型结构的整体以及细节应力分布,钉元法能很好地模拟机翼多钉连接。  相似文献   
40.
在步入新世纪之际,高等教育改革全面启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新时期下我国教育事业的指导性纲领,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变革的基础工程则是作为各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知识载体的教材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