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航空   3篇
航天技术   21篇
航天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杜博迟  卢波 《卫星应用》2008,16(1):59-65
综述了世界各主要航天国家的月球探测计划,分析了其各自的特点。对我国未来月球探测乃致深空探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2.
微小卫星在军事上的应用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军方对于微小卫星用于军事目的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是赞成,认为微小卫星除费用低外,还有军事上的分散性和生存能力强,紧急情况时,微小卫星能迅速适应战术的要求,是可以快速发射的卫星;而另一种否定的意见是,微小卫星能否完成现在大卫星所承担的任务,令人置疑,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现在的军用卫星大部分仍是大型的,它能搭载复杂且高难度技术的有效载荷,而微小卫星不能获得完成长期任务所需的充足功率.  相似文献   
23.
1 前言□□众所周知 ,空间技术是各种尖端技术的综合 ,需要较高的投入 ,同时也是技术风险极高的领域。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 ,人类在空间领域已取得非凡的成就。截至 2 0 0 1年 1月 ,苏联 /俄罗斯发射成功的航天器计310 5个 ,失败 181个 ;美国发射成功航天器共 16 82个 ,失败 172个。这些数据很清楚地说明了空间技术具有高风险性。保险业在其他领域的成熟和快速发展促进了它迈入空间领域 ,因为空间技术的高投入也意味着可以有高的保险收入。2 0世纪 80~ 90年代 ,世界空间工业迅速发展并取得惊人的成就。例如 ,世界各国发射的商用卫星 ,198…  相似文献   
24.
1 引言 □□2003年2月至夏天,日本计划发射4颗侦察卫星。这4颗卫星具有全天候、全球性综合观察能力,可根据需要在24h内对地球任何地方进行拍摄,而且分辨率很高。日本这一重大举措,使其动议于20世纪70年代的军事空间开发计划终于梦想成真,这必将对日本军队建设及周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日本决定发展侦察卫星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和战略意图。美国国防部报告称,日本的军事技术发展势头强劲,在不少领域已经与美国并驾齐驱,其软件、雷达、通信网络管理、微电子和材料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日本不甘心只居于经济大国的地…  相似文献   
25.
木星和土星探测的未来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苏联先后向火星、金星、木星和土星发射了几十个探测器,并实现了火星和金星的机器人着陆。这些探测器中以探测火星和金星的居多,仅有几个掠过木星和土星,而且未能获得这些巨行星的全貌。1989年和1997年发射的"伽利略"(Galileo)木星探测器和"卡西尼-惠更斯"(CassiniHuygens)土星探测器分别进入了木星和土星轨道,实现了大气就位探测和土卫六表面着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料,更激发了世界对这2颗巨行星及其卫星的关注。2004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先后发布的深空探索愿景中均规划了木星及土星探测任务。2008年,NASA和ESA组成了木星系探测联合研究组(JSDT),提出了在2020年后实施"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EJSM)和"土卫六土星系统任务"(TSSM),美欧将集中资源联合开展木星系和土星系探索任务。2011年,美国选定了"土星海"(TiME)着陆器作为2016年的发现级备选任务。2012年5月,ESA确定了将在2022年发射"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将探测木星卫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美国与八国签署联合探月协议、建立“国际月球网”的情况及美印媒体的反应,分析了美国签署联合探月协议排除了俄罗斯和中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7.
卢波  王志强  王剑  高翔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6):1481-1490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转子叶尖区域非定常流动现象的认识,针对某一跨声速单转子轴流压气机,采用三维非定常数值方法开展了详细研究。对单转子在不同进气条件以及不同工作流量下分别进行非定常模拟,来研究该转子叶尖区域复杂流动结构以及叶尖非定常流动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不同进气条件下,转子叶尖区域流场结构形式表现不同.当进口非轴向进气时,叶尖非定常流动呈单通道周期形式;而轴向进气时,叶尖区域出现了类似于“旋转不稳定”的沿周向传播的非定常流动现象,且随着工作流量的减小,叶尖区域流场结构也相应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