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136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56篇
航天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易淼荣  赵慧勇  乐嘉陵  肖保国  郑忠华 《航空学报》2019,40(8):122726-122726
针对高超声速流动的γ-Reθ转捩模型在模拟强制转捩时存在捕获边界层内扰动不足的缺点,将RANS(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框架改为IDDES(Improved Delayed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框架,既能像基于RANS框架的转捩模型一样模拟复杂构型的自然转捩,又能发挥IDDES能够捕获更多脉动信息的优点,较为准确地模拟粗糙颗粒诱导强制转捩。通过对一系列简单构型的自然转捩及来流马赫数为6条件下平板上单个粗糙颗粒诱导强制转捩的模拟表明,模型既能体现γ-Reθ转捩模型的优点,在自然转捩模拟中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够反映雷诺数等因素对转捩位置的影响规律;也能体现IDDES方法的优点,能够捕捉粗糙颗粒诱导的扰动及涡结构,从而较为准确地刻画出强制转捩的整个流程。  相似文献   
102.
运用试验的方式在来流马赫数为2.5的条件下研究了气态燃料在直连式凹腔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结合壁面压力测量以及OH-PLIF(OH-平面激光诱导荧光系统)方法分析了乙烯燃料在点火后1 ms内的燃烧反应区域发展过程和氢气燃料在稳焰时1 ms内的燃烧反应区域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凹腔后缘斜坡对于气态燃料的火焰传播起重要作用,初始燃烧区域在随来流到达后斜坡后会减速滞留,为附近的燃料提供适宜的点火环境。凹腔剪切层对气态燃料的稳焰燃烧起重要作用,剪切层内始终部分存在剧烈燃烧反应区域,这将为凹腔内部源源不断地提供点火能量,为维持凹腔内部燃料持续点火燃烧提供能源支撑。试验测得乙烯初始燃烧反应区域向凹腔上游的发展速度约为170 m/s。  相似文献   
103.
超燃冲压发动机推力性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燃冲压发动机与飞行器紧密耦合,使得在地面试验直接测量发动机流道有效推力非常困难。为了更有效获得发动机推力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机体推进一体化性能试验的评估方法,基于脉冲燃烧风洞带动力一体化测力试验直接获得飞行器的整机净推力。基于净推力加机体外阻的方法获得了发动机有效推力。同时提出了一种通过流量计测量飞行器机体外阻的试验技术,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均方根误差小于2.54%)。与传统的台架推力差减内阻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把发动机流道内阻计算转为飞行器机体外阻计算或测量,为超燃冲压发动机推力性能评估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4.
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由于计算成本较低,当前仍然在工程设计领域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计算精度和减少时间,应用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 DNN)方法自适应辨识稳态湍流涡黏性系数。以隔离段的激波串前缘位置检测流场生成为例,使用Wilcox-2006 k-ω湍流模型进行模拟。在不同的背压情况下,产生稳定状态的湍流涡黏性流场作为模型学习的训练数据集。最后在不同背压条件下开展了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DNN方法能够快速预测湍流涡黏性系数的值,预测值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计算的参数值相比,方均根误差较小,可决系数大于99%,预测的流场结果与真实流场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深度学习技术在湍流模型参数辨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5.
超声速燃烧室凹槽动态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超声速燃烧室中凹槽火焰稳定器的流动特性,对来流马赫数2.0条件下各种构型的凹槽流场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几何构型凹槽流场的纹影结果,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研究了凹槽流场的频谱特性,计算了凹槽流场自激振荡压力的均方根,并将试验结果和Rossiter经验公式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6.
赵慧勇  雷波  乐嘉陵 《推进技术》2010,31(4):406-411
针对两种双尖鳍外形的对称交叉激波与湍流边界层相互作用,采用N-S方程和两种湍流模型进行了计算。研究了网格收敛性、鳍的角度和湍流模型对壁面压强、Stanton数和壁面摩擦力线的影响。弱相互作用的计算结果较好,强相互作用的壁面压强和摩擦力线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而Stanton数的计算结果较差,峰值高达试验的2.5倍左右。随着鳍的角度的增加,壁面压强和Stanton数的分布从单调分布发展为M型分布,两者的峰值不在相同的位置。湍流模型对壁面压强和壁面摩擦力线影响很小,对Stanton数计算的影响很大,SST模型比BSL模型表现好一些。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在ENVI遥感图像分析软件环境下,利用最小距离法对遥感图像进行了有监督分类。仿真实验通过对遥感图像中地物目标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及特征提取,利用判别函数计算到中心的距离,解读遥感图像,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定量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用最小距离法来分析遥感图像可以获得较高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8.
展向截断曲面乘波压缩进气道气动布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描述了所设计的展向截断曲面乘波压缩进气道.其特点是采用曲面乘波压缩前体,前体进气道压缩面基准流场由等熵压缩波轴对称流场组成,三维乘波面采用密切曲锥方法由前缘线各点流线跟踪拟合构成流面.乘波面根据飞行器和发动机的宽度要求进行了截断.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同几何收缩比的四波系压缩进气道相比,在马赫数为4.5时,曲面乘波压缩进气道流量系数提高12%,总压恢复系数提高39%;在马赫数为6时,曲面乘波压缩进气道流量系数提高4%,总压恢复系数提高50%.超然冲压发动机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9.
利用空气节流在流场中产生激波串,有效地辅助燃料实现起动点火.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研究了空气节流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起动点火的影响,分析了起动点火时间段(0~1.0ms)内空气节流 对流场参数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燃烧室入口马赫数为2.0、静温为548.8K、静压为101555.9 Pa,乙烯燃料当量比为0.5,先锋氢辅助点火的条件下,距离发动机入口845mm处,节流流量为入口空气流量的30%,有效地实现了发动机的起动点火,无空气节流情况下的发动机点火效果不佳,火焰最终熄灭.   相似文献   
110.
基于前体激波的内转式进气道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文友  余安远  杨大伟  乐嘉陵 《航空学报》2018,39(10):122078-122078
在腹部进气的乘波前体/内转式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中,为使进气道捕获截面和唇口型线的形状与飞行器前体激波较好匹配,提出一种基于前体激波形状的一体化设计方法。首先,计算乘波前体流场并提取前体激波形状;其次,将进气道捕获型线(ICC)投影在前体激波曲面上,得到可全流量捕获的进气道唇口型线(IFCC);再次,给定进气道基本流场的中心体轴线位置,确定基本流场的入射激波形状;然后,给定基本流场的沿程压缩规律,应用特征线法确定进气道的基本流场;最后,将ICC顺来流方向投影至进气道入射激波曲面上,经流线追踪和黏性修正得到最终的进气道型面。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典型飞行器前体,在设计马赫数为7.0的条件下,应用该方法得到的进气道流量捕获系数达0.976,隔离段出口截面的马赫数、压比和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3.17、38.9和0.4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