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184篇
航天技术   45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1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本文介绍了用旋转粘度计测量推进剂固化系统(即药浆分散相)粘度的方法,进行丁羟推进剂适用期延长剂筛选的实验研究,以及用推进剂药浆验证的结果,发现最有效的适用期延长剂是四环素.  相似文献   
112.
113.
针对一种定几何二元倒置"X"型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开展了数值仿真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来流马赫数的增加, 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下降, 而流量系数却先上升, 在设计点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当攻角变化时, 小攻角α<6°时迎背风两侧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虽有下降但变化幅度不大, 对于流量系数, 在小攻角α<6°下背风侧进气道高于迎风侧进气道, 但两侧总的流量随攻角变化不大;在大攻角状态下(α=6°~9°), 背风侧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和流量系数均下降剧烈, 而迎风侧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虽然下降但流量系数却有上升.同时, 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 两者规律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14.
阐述了利用面阵CCD非接触影像感应及影像采集卡的视频影像数据化等原理,结合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实现多功能复合材料增强体三维整体编织物表面工艺参数的较高精度测量。论述了CCD非接触影像感应原理、影像采集卡工作原理及计算机数据处理、信号采集、信息转换等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115.
载人飞船主动流体循环回路离心泵可靠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通过对泵组件可靠性指标的分析 ,根据泵空间飞行的实际情况 ,进行了可靠性试验方法分析 ,描述了可靠性试验系统与试验结果 ,得出了飞船离心泵组件满足可靠性指标达到 0 999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6.
给出了在ITAM最近投入使用的高超声速脉冲绝热压缩风洞AT-303中进行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实验的结果.实验马赫数M∞≈8,运行时间τ=50~60 ms,雷诺数范围Re1∞=2.7×106~4.0×107,模型表面的边界层自然转捩.在实验中,模型中有燃料供给:把气态氢以超过化学量比率的空气燃料因子注入到燃烧室.提供了足以发生氢燃料自点燃的流动条件.测量了沿进气道楔型压缩面和整个发动机通道上的纵向压力和热流分布.所获数据与同一模型在热射流风洞IT-302M(实验马赫数M∞≈6,8,运行时间τ=100~120 ms,雷诺数范围Re1∞=(1.3~1.8)×106,进气道压缩面和侧压缩面进行了边界层转捩).结果表明:实验模型发动机在两座风洞中进行实验所获得的流态类型相同.发动机刚刚启动时,在进气道入口及其下游的发动机通道内形成超声速流.注入氢后,首先在燃烧室内形成平均流速是超声速的燃烧流动.之后,在燃烧室出口出现热拥塞现象、在进气道扩压段产生伪激波流态.在两座风洞中进行了进气道和发动机通道的流动特征试验,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7.
未来飞行器在服役过程中会遇到气动热、力、振动、噪声等多种载荷联合作用的严酷环境,其结构设计、分析与试验验证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针对受热结构在随机噪声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问题,采用基于顺序耦合策略的谱分析法分析热声耦合动态响应.通过对典型结构的仿真分析,给出了响应均方根应变和功率谱密度响应等计算结果,并与试验结果从数值和形态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结构受热后各阶局部模态频率降低明显,功率谱密度响应曲线峰值对应的频率发生明显的前移,随机噪声载荷引起的响应均方根应变很小,并且仅能激起结构的局部模态,分析与试验结果在趋势与数值上均吻合较好,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8.
本文采用高速相机对低速横向气流作用下的圆柱射流表面波发展及液柱断裂和破碎进行观察研究。实验喷嘴为直射式,孔径为1mm,长径比为20。工质采用水和空气;工况为:温度293K,液体射流速度为2~20m/s,雷诺数为2400~22400,横向气流速度为10~40m/s,气流韦伯数为1.6~25.6,液气动量比为5~127。高速相机帧幅为2000,曝光时间为16s。通过实验观察到横向气流气体韦伯数的变化导致射流破碎形式呈现不同形式变化,液体射流的无量纲表面波波长与气流韦伯数的-0.31幂指数方成正比;主液柱断裂点沿横向气流方向的距离随着液气动量比的增大而减小,而沿初始射流方向的距离随液气动量比的增大而增大;断裂后产生的液滴在沿横向气流方向的速度分量为横向气流速度的0.1倍左右,而沿初始液体射流方向的速度分量先呈现出与液气动量比线性增长关系,直到其变为射流初始速度的0.8倍左右并保持在这一水平。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拟合了低速射流表面波的波长与气流韦伯数间关系式以及射流破碎位置、射流轨迹及液柱断裂产生液滴的速度与射流初始条件间的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119.
开展了精密薄壁支架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难点分析,通过对薄壁支架类零件结构加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加工工艺优化等技术研究,实现了弱刚性结构零件的高效防变形加工,提高了弱刚性结构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从而满足了高精度薄壁支架类零件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20.
微放电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放电效应是空间大功率微波部件的特殊效应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微放电效应的概念,重点阐述了微放电效应在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多载波微放电、抑制方法和实验测试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微放电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