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185篇
航天技术   37篇
综合类   21篇
航天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CH4/正癸烷混合燃料燃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CH4/正癸烷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及燃烧稳定性,在定容燃烧弹中测量了初始压力为0.1MPa、初始温度为420K、当量比范围为0.8~1.5和甲烷摩尔分数为0~0.8时CH4/正癸烷混合燃料的火焰扩散速度、拉伸火焰传播速度、马克斯坦长度、无拉伸火焰传播速度和层流燃烧速度等,分析了甲烷摩尔分数对马克斯坦长度及层流燃烧速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量比为1.3时,随着甲烷摩尔分数的增加,火焰发展末期,前锋面由网格形胞状结构发展为光滑球面,火焰稳定性增强;甲烷摩尔分数增加导致混合燃料马克斯坦长度随当量比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变慢,实验研究范围存在临界当量比,当量比小于1.2时,甲烷摩尔分数为0.8的混合燃料燃烧稳定性较差,而当量比大于1.2时,甲烷摩尔分数为0.8的混合燃料燃烧稳定性较好;当量比在1.0~1.3范围内,甲烷摩尔分数为0.2和0.4的混合燃料层流燃烧速度较快,而在实验测量当量比范围,甲烷摩尔分数为0.8的混合燃料层流燃烧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162.
电火花加工小孔时,间隙流场中的电蚀产物和气泡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严重影响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通过对电火花间隙流场特性分析,建立三维圆柱组合体间隙流场几何模型,运用FLUENT软件中VOF、DPM模型和二次开发功能来实现电蚀产物和气泡在底面加工间隙内不断随机生成,建立电火花小孔加工间隙流场气–液–固三相流耦合仿真模型,并加入中空内冲液排屑方法,仿真分析了不同冲液速度和不同加工深度下电蚀产物和气泡在间隙流场中的分布情况。对电蚀产物颗粒分布进行统计,表明增大内冲液速度能够促进电蚀产物排出,减少底面和侧面间隙内气泡相的浓度。加工深度越小,底面间隙处向上的速度越大,电蚀产物和气泡越容易排出。  相似文献   
163.
现有的人口信息系统在数据流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将会出现负载不均衡的状况,直接影响了系统的整体功能。为此提出了新型的负载均衡算法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下的研究及应用,并根据人口信息系统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负载均衡策略。实验表明,算法能够有效的均衡负载分布。  相似文献   
164.
固体火箭发动机碳基材料喷管机械侵蚀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碳基材料喷管的机械侵蚀特性,基于两相流理论和经验公式,考虑液滴的蒸发与反应,建立了二维轴对称碳基材料喷管机械侵蚀计算模型.针对15-lb BATES发动机喷管进行了机械侵蚀计算,研究了液滴轨迹、机械侵蚀情况的分布规律,以及推进剂中Al质量分数和燃烧室压强对机械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侵蚀率计算最大值为55μm/s,在实验结果范围内.Al/Al2O3混合液滴是机械侵蚀的主要因素,Al液滴由于蒸发氧化而不对壁面造成碰撞.机械侵蚀发生在喷管收敛段,峰值位于喉部上游入口处,喉部和扩张段无机械侵蚀现象.推进剂中Al质量分数增加对机械侵蚀率无显著规律性影响.机械侵蚀率随燃烧室压强的增加呈超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165.
RP-3航空煤油3组分模拟替代燃料燃烧反应机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提出了一种包括65%正癸烷、10%甲苯与25%丙基环己烷3组分的RP-3航空煤油模拟替代燃料的燃烧反应机理,该机理由150种组分和591个基元反应组成.采用该燃烧反应机理对RP-3航空煤油模拟替代燃料在激波管和定容燃烧弹中的着火与燃烧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相应工况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与RP-3航空煤油单组分正癸烷模拟替代燃料的燃烧反应机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正癸烷、甲苯与丙基环己烷3组分替代燃料的燃烧反应机理对着火延迟时间的计算偏差能够控制在5%以内,对层流燃烧速度的计算偏差能够控制在10%以内,计算值明显优于正癸烷单组分替代燃料;进一步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3组分模拟替代燃料的燃料反应机理进行了适当修正,修正后机理对层流燃烧速度的计算偏差由10%提高到5%以内,能够更好预测所研究参数下的RP-3航空煤油的着火延迟时间和层流燃烧速度.   相似文献   
166.
电弧推力器(arcjet)因其高推力/功率比,高推力密度等特点成为当前国际上电火箭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文章描述了arcjet的内部工作机理,介绍其实验和工作参数测量方案,针对小卫星使用N2作为推进剂,对4种不同结构尺寸的小功率arcjet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实验,给出步的发动机工作性能参数及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优化推力器工作参数并合理设计其结构尺寸可提高推力器性能。所得结论对小功率N2arcjet推力器的优化设计具有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7.
塞式喷管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长辉  刘宇 《固体火箭技术》2005,28(1):36-39,56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要求,比较了3种可能的环排塞式喷管结构形式,认为环排瓦状塞式喷管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以高空工作的固体发动机喷管为例,设计了一个8单元环排瓦状塞式喷管和与其对比用的钟形喷管,在相同尺寸限制奈件下,塞式喷管的面积比大大高于钟形喷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设计的环排瓦状塞式喷管的流场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反压下塞锥流场特点和塞锥表面的压强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塞式喷管在设计点效率为97.41%时,其真空效率为78.63%。这比对比用钟形喷管的一维理想真空效率高出近2.0%。  相似文献   
168.
由化工部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主持的“化肥用离心压缩机组(包括驱动汽轮机)选用研讨会”于8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目的是通过到会的各方代表和专家的讨论交流,对在“九五”期间化肥工业中选用国产压缩机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一个导向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9.
为分析主喷管角度对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对两种塞式喷管实验发动机进行了热试和冷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主喷管倾角对发动机喷管效率、底部压强与燃烧室压强之比的影响明显,且存在一个性能最优的最佳倾角。热试和冷流实验发动机主喷管倾角为20°时,喷管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0.
主要介绍推进剂为气氧/酒精的发动机试验系统设计方案,包括气体挤压式输送系统、冷却系统、配气系统,并画出整个实验系统的示意图.通过流量调试过程分析试验系统的起动情况,给出合理的试车控制时序.最后还给出了实验发动机的一次试车曲线,说明试验系统设计合理而且工作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