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95篇 |
免费 | 11152篇 |
国内免费 | 354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5259篇 |
航天技术 | 3076篇 |
综合类 | 1183篇 |
航天 | 54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6篇 |
2023年 | 569篇 |
2022年 | 1212篇 |
2021年 | 1330篇 |
2020年 | 1319篇 |
2019年 | 1722篇 |
2018年 | 1804篇 |
2017年 | 1925篇 |
2016年 | 1677篇 |
2015年 | 1798篇 |
2014年 | 1621篇 |
2013年 | 1716篇 |
2012年 | 1876篇 |
2011年 | 1780篇 |
2010年 | 1682篇 |
2009年 | 1623篇 |
2008年 | 1536篇 |
2007年 | 1447篇 |
2006年 | 1297篇 |
2005年 | 972篇 |
2004年 | 782篇 |
2003年 | 604篇 |
2002年 | 644篇 |
2001年 | 522篇 |
2000年 | 461篇 |
1999年 | 378篇 |
1998年 | 250篇 |
1997年 | 213篇 |
1996年 | 161篇 |
1995年 | 141篇 |
1994年 | 146篇 |
1993年 | 197篇 |
1992年 | 144篇 |
1991年 | 315篇 |
1990年 | 267篇 |
1989年 | 294篇 |
1988年 | 207篇 |
1987年 | 83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6篇 |
1978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使用变分法确立平面Laplace外问题的确切形式;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使用无限区域上的Green公式(不成立),通过构造紧支集上的无穷可微函数,获得满足非齐次控制微分方程的特解的重要结果。使用非解析开拓数学方法,导出满足控制微分方程的位势函数集的等价边界积分表示式。获得Poisson问题的间接变量等价边界积分方程;通过一些例子,详细讨论了传统的外问题和边界积分方程的形式,表明它们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42.
43.
44.
45.
上市公司实行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2,20(3):40-41
分析了中国与英美法系国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差异 ,指出中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将会增加企业内部交易成本 ,因而提出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方法而成本最低的建议。 相似文献
46.
针对极性差异较大的叠氮推进剂和丁羟衬层界面粘接体系,采用红外光谱及二维相关光谱分析、凝胶含量、粘接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三种炔基化合物的引入对其界面粘接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丁羟衬层中引入三种不同分子结构的炔基化合物AC-1,AC-2和AC-3均可提高叠氮推进剂/丁羟衬层的界面粘接强度,当AC-1,AC-2和AC-3的炔基参数RA分别为0.097~0.127、0.051和0.097~0.141时,叠氮推进剂/丁羟衬层界面粘接的剥离强度可分别提高约80%,40%和70%。 相似文献
47.
48.
本文对重复使用运载器制导与控制技术进行综述。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对航天运载器重复使用的需求也日益剧增,具备可复用的天地往返运输能力也一直是航天工业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制导与控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回顾了全球范围内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究进展,随后从不同的维度对其发展途径进行分类和分析,并从垂直起飞垂直着陆(VTVL)、垂直起飞水平着陆(VTHL)、水平起飞水平着陆(HTHL)等3个方面对制导与控制的需求进行了梳理。针对不同的起降模式,详细构建了完整的制导与控制模型、约束与目标函数,从而对比在不同场景下制导与控制的特点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在VTVL、VTHL、HTHL 3种工作方式下制导与控制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论述和比对。最后对本领域当前亟待突破的技术难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并对推动重复使用运载器应用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纳和展望。 相似文献
49.
跨声速串列转子失速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跨声速串列转子的低裕度问题,就必须了解跨声速串列转子的流场结构与失速机制.设计了叶尖切线速度为450m/s,负荷系数为0.56的高负荷跨声速串列转子.基于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了该串列转子在0.5mm叶尖间隙下的叶尖流场结构与失速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叶尖间隙和前、后排叶片周向位置对串列转子特性的影响和失速机制的变化.结果表明:前排叶片的叶尖区域是 影响串列转子稳定性的关键;随着叶尖间隙的增加,串列转子的失速机制也发生变化,从前排叶片叶尖区域的尾迹与径向潜流堵塞后排叶片通道转变为前排叶片叶尖泄漏流堵塞;在较大周向相对位置(后排叶片压力面周向远离前排吸力面)的情况下,串列转子获得最好的效果,随着周向相对位置(PP)的增加,失速部位从后排叶片转移至前排叶片. 相似文献
50.
提出了一种多轴随机载荷下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通过雨流计数法对各平面上的剪应变进行循环计数,以统计出的剪应变循环作为多轴疲劳损伤的主要控制参数,将各剪应变循环历程内对应的最大正应力和正应变变程作为多轴疲劳损伤的第二控制参数.根据多轴疲劳寿命模型计算出各平面上的损伤,以最大损伤平面作为多轴随机疲劳的临界平面,通过该临界平面上的损伤计算出多轴随机载荷下的疲劳寿命.采用SNCM630钢,304不锈钢和S45C钢3种金属材料的多轴随机疲劳试验数据对提出的寿命预测方法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表明:疲劳寿命预测结果大都分布在试验结果的2倍分散带之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