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41篇
航空   181篇
航天技术   35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7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涡流管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热端管管长、分离室直径、冷孔板孔径等主要结构参数对涡流管的制冷制热性能的影响。实验中以空气为介质分别对不同结构参数涡流管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热端管管长、分离室直径以及冷孔板孔径等参数对涡流管制冷制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热端管长度有利于涡流管的能量分离;在大冷流率下,大直径涡流管的制冷性能优于小直径涡流管;冷孔板孔径愈小,涡流管的制冷制热效应都愈好,在冷孔板孔径与热端管内径之比为50%时,取得最佳的制冷制热效应。   相似文献   
82.
基于Optistruct的结构静动力拓扑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Optistruct平台,研究了二维平面薄板及三维结构的静力、动力以及静动力联合的拓扑优化,给出了典型结构的算例,对比了优化参数取值不同时所对应的优化结果,探讨了优化过程中的网格依赖性以及拓扑优化的效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83.
尹健  吴邵庆  陈树海 《宇航学报》2019,40(12):1393-1402
提出一种基于卫星结构响应的环形分布动载荷识别方法。首先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在时域内构建激励与响应之间的传递关系;进一步,利用B样条函数表示动载荷的环形分布函数,并结合卫星结构有限元模型和结构测点加速度响应,识别了动载荷的分布函数及其时间历程。以某卫星模型开展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噪声水平,响应测点数以及B样条控制点数的情况下,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卫星结构所受分布动载荷。本文方法能够为实际飞行情况下卫星载荷环境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4.
针对可折叠薄膜航天器的特点和设计需求,设计一种由杆件、弦绳、薄膜构成的新型可折叠/展开的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可折叠张拉整体-薄膜系统。杆件可以提供充足的系统刚度,通过控制弦绳拉力可实现系统形态变化和形态控制,薄膜折叠技术可明显减小系统折叠形态的外形尺寸。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用于描述系统运动中的几何非线性特性和薄膜折叠/展开过程中的材料非线性特性。基于准静态控制和H控制方法设计一种系统形态展开组合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在系统预应力构型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实现系统形态展开,并且在展开形态下快速稳定系统并抑制系统振动。  相似文献   
85.
CO2焊外加纵向磁场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O2焊时与电极同轴的单个轴对称空心圆柱线圈在励磁电流作用下产生的外加磁场,采用积分方程法建立了磁控CO2焊外加纵向磁场的计算模型,对CO2焊外加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该方法具有模型简单、计算速度快和精度高等优点,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及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建模型计算得出的外加纵向磁场分布是准确的、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6.
一个具有双层推理模型的医学专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个成功的、具有双层推理模型的医学专家系统及其双层模型的构造、因果关系模型深层知识的获取、推理策略以及解释功能的设计技术。双层推理模型是经验推理和致因分析深层推理相结合的联合推理模型,它克服了第一代专家系统经验推理的局限性和脆弱性以及求解策略的单一性,增强了系统求解能力,提高了系统解释功能的深度,它是第二代专家系统设计技术的一次成功的研究和探索。最后给出了具有双层推理模型的医学专家系统运行时的一个诊断实例。  相似文献   
87.
张航  孙姝  谭慧俊  张悦  黄河峡 《推进技术》2022,43(8):169-175
为了研究飞行攻角对高超声速双模块内转式进气道流动的影响,本文通过试验和仿真方法,获得了0°,4°和6°攻角条件下进气道模块内的流动结构。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的攻角范围内,进气道均可起动,进气道压缩面侧的压力变化体现了基准流场的流动特性。在耦合作用下进气道模块间压缩面诱导的激波形态沿流向由弓形逐渐发展为钟形,并且在外压缩激波的扫掠影响下进气道的三个角区出现了强度不同的旋涡结构。进气道压缩面侧的角区旋涡随着攻角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而进气道出口截面上低能流区域随着攻角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低能流区域内的二次旋涡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位于上半截面的旋涡随着攻角的增加其逐渐向上移动,而位于下半截面的旋涡位置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8.
张红英  孙姝  程克明  伍贻兆 《宇航学报》2007,28(6):1488-1493
对一种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内流道一体化构形进行了马赫数7一级的风洞实验研究。结合测力、测压以及纹影照片等结果,分析了进气道处于关闭状态、通气起动状态及通气不起动状态时,飞行器的内外流特征和全机气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进气道的工作状态对飞行器的气动力特性有着显著影响。进气道处于通气起动状态时的升阻力系数最小,升阻比最大,进气道处于通气不起动状态时的升阻力系数随时间显著波动,但大小与进气道关闭状态接近。(2)升阻力系数骤增、进口附近及内流道收缩段时均静压突升、外压缩波系往复振荡等是高超声进气道不起动时的主要特征,可作为实验上判别内流道起动/不起动状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9.
讨论了导弹和炸弹战斗部壳体及装药在超音速撞击下的动态响应。为了保证战斗部在目标舰体内的爆炸,实现对舰船目标的最大破坏,不仅要考虑壳体的强度,还要考虑装药的稳定性,其中冲击波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
曙光  洪炳熔 《宇航学报》2001,22(5):51-55
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是当前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很活跃的领域,为了研究机器人在自由飞行状态下的运动控制及姿态规划问题,我们设计了地面实验平台,该系统的视觉部分主要完成机器人姿态跟踪及捕获目标的识别定位,为了达到实时跟踪的目的我们采用了基于颜色的识别定位方案。这种方法计算简单,快速,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