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28篇
航天技术   23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Preflight training frequently has been proposed as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space motion sickness. The paper considers successively the otolith reinterpretation, the concept for a preflight adaptation trainer and the research with the Miami University Seesaw, the Wright Patterson Air-Force Base Dynamic Environment Simulator and the Visually Coupled Airborne Systems Simulator prototype adaptation trainers.  相似文献   
22.
采用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替代传统的材料应用于航天产品推进舱上的口盖。经过复合材料制备、预镦粗变形、热轧和冷轧、热处理、表面阳极氧化等工艺过程,成功地制备了SiCp/LD10复合材料口盖。探讨了制备过程中的工艺选择和工艺参数,并对复合材料板材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3.
文章介绍了实现超模式采样焦平面3种解决方案面临的技术难点,为避开器件问题提出了一 种新的斜模式采样方法。以任意两雏周期采样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斜模式采样技术的物理原理,并通过实验 手段验证了斜模式采样技术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改变探测器推扫方向的采样间距,斜模式采样技术 可以提高传输型光学遥感器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该技术相对于超模式采样技术,工程实现上要简单。  相似文献   
24.
微动损伤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微动损伤的概念及对其研究的必要性。对微动损伤研究的两个主要部分即微动损伤的基础研究和防护方法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论述,尤其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及所取得的成果做了重点阐述,并说明了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从微动机理研究、微动件结构参数控制、微动疲劳寿命估算、工业应用、防护等几个方面概述了微动损伤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5.
所采用的建模方法比较完满地解决了K-8机襟翼限位机构(以下简称限位机构)的建模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以便进行机构的可靠性计算和设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模型参数,使该建模方法同样适用于解决平面多杆机构的运动可靠性问题。  相似文献   
26.
本文所介绍的控制仪是实现对风洞应变天平自补偿静校设备进行自动加载和自动位置补偿的装置。文中扼要地介绍了设计思想、技术指标及其主要组成部件和电路原理图,还总结了控制仪在调试过程中排除电路干扰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7.
模型化处理是飞行器测控工程的重要技术之一。文章以在轨自旋飞行器的姿态运动为研究对象,采用动力学分析的方法,不仅实现了姿态角演化微分方程与转动角速度微分方程的严格解耦,而且提出并建立带关联方程的动态-测量系统模型。基于该系统模型和扩展Kalman滤波/预报算法,建立了姿态角最优估计和转动角速度高精度估计算法。  相似文献   
28.
北斗卫星作为独立的全球性卫星系统,在民航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民用航空领域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性能指标,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民用导航的前景,并根据飞行验证需求,设计了具体验证科目和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29.
主动偏转后缘操纵面可以减小翼型动态失速对气动特性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连续变弯度后缘操纵面在减缓翼型动态失速方面的性能,利用CFD 结合动网格方法,计算NACA 0012 翼型在大幅度俯仰振荡时的非定常气动力;从减缓效果和能量需求两个方面,对比传统刚性操纵面和两种连续变弯度操纵面的动态失速减缓性能。结果表明:当后缘操纵面按正弦脉冲规律偏转时,可以推迟前缘涡的产生,加速后缘涡的发展,降低压力分布在后缘的峰值,进而减小动态失速时翼型的低头力矩极值;后缘操纵面的弯度构型会影响减缓效果,在相同的偏转策略下,弯度描述函数为2 阶多项式的连续变弯度操纵面的减缓效果最好,且能量需求最小。  相似文献   
30.
刘德彰  欧阳宁 《航空动力学报》1991,6(2):175-179,189
本文在文献 [1]的基础上,用水为冷却介质,用均匀受热的倾斜与水平管模拟涡轮叶片冷却通道,研究其沿程流型和换热系数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得出在各种倾斜角度、热流密度和进口冷液参数下,对饱和沸腾起始点 ZB与环状流起始点 ZN 的影响及对 ZB与 ZN 控制的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汽液两相沸腾环状流区的换热系数比单相液流区提高近两个数量级,而且倾斜与水平管轴的上半部分各流型区的转换点均比下半部分提前,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应以上半部分的“蒸干点”作为“烧毁”的控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