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168篇
航空   1093篇
航天技术   146篇
综合类   106篇
航天   32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介绍了目前我国公共场所火灾的现状及火灾公众责任险强制性实施的必要性.通过建立公众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公众场所火灾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最后依据评估结果对火灾公众责任险费率进行浮动,确定科学合理的费率水平和责任限额.  相似文献   
112.
固体推进剂使用寿命快速预测探索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了活化能法快速预测推进剂使用寿命,结果表明,点斜法与常规加速老化方法结果基本一致,两点法(70℃、50℃)预测结果最接近。提出用动态法求活化能用于点斜法进行快速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分析攻击机的辐射源定位/攻击过程,研究了攻击机水平轰炸防空雷达的首攻概率。首先分析了攻击机发现目标过程,并给出了相应的发现目标概率计算模型;其次,具体分析了攻击机水平轰炸防空雷达的进入目标过程,并给出相应的进入目标概率计算模型;最后,通过相关示例对模型中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4.
基于状态的维修是主动的预测性维修,它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设备和产品状态进行检测,通过对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即可对设备的"健康状况"做出诊断及预测,针对具体的故障或隐患做出维修决策,进行适时和适度的维修.  相似文献   
115.
阐述了二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与锚杆数值模型的基本原理,开发了考虑锚杆单元的DDA程序。针对链子崖危岩体及其防治工程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DDA数值模型,计算得出了不稳定块体的位移趋势图。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较为吻合.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拓宽了DDA的工程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6.
高超声速边界层的转捩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纪生 《航空学报》2015,36(1):357-372
首先描述了边界层转捩的基本过程及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高超声速边界层不同于不可压缩边界层的流动不稳定性特性,并介绍了边界层的转捩机理与感受性特征;给出了高超声速三维边界层中预测转捩的常用方法,并着重介绍了多用于工程实际的e N方法以及对e N方法的理性改进,同时列举了在高超声速三维边界层中应用e N方法实现转捩预测的多个实例。最后,分析并总结了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预测所存在的困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7.
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罗金玲  李超  徐锦 《航空学报》2015,36(1):39-48
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是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关键技术。飞行器的前体和后体既是主要的气动型面,又是发动机进气道的外压缩型面和尾喷管的膨胀型面,一体化设计直接影响飞行器的气动与发动机性能。本文阐述了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主要特点,梳理了飞行器的推阻匹配、升阻比特性、操稳匹配等主要气动设计问题。通过对国外典型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技术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前体/进气道、后体/尾喷管、边界层强制转捩装置等关键部件的气动设计方法,获得了有意义的启示,可为后续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8.
高超声速气动热预测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高超声速气动热预测技术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对高超声速气动热预测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高超声速气动热理论预测及地面实验技术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外形的计算与风洞试验结果的比较,重点介绍分析了气动热工程计算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气动热风洞试验设备的模拟能力及目前实验测试技术的研究水平;最后,对气动热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气动热预测技术应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9.
罗磊  陈朔  温风波  王松涛 《推进技术》2015,36(6):864-875
为进行燃气涡轮冷却结构的设计,在考虑总的温度分布系数(OTDF)及不考虑OTDF两种情况下,采用一套设计方法,完成了燃气涡轮第一级动叶冷却结构的整体设计。通过设计表明:采用管网计算,并通过三维导热计算进行热分析,最后通过气热耦合计算能够快速地设计出较佳的冷却结构;不考虑OTDF设计时,第一腔流量为16.9g/s,第二腔流量为40.8g/s,最大无量纲温度0.700,采用双进口蛇形通道,换热效果较佳,且结构设计较为简单;考虑OTDF时,为达到设计要求,第一腔流量为18.2g/s,第二腔流量为25.4g/s,第三腔流量为5.3g/s,最大无量纲温度0.752。通过多方案设计,得出在无气膜情况下,采用三个冷气进口多回转通道能够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120.
针对翼面部件对隐身飞机气动和隐身性能影响更为突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翼型前缘参数化修形方法,采用高精度气动和电磁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前缘形状对翼型气动-隐身特性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翼型前缘半径增加,其最大升力系数、失速迎角、最大升阻比显著增加,但其前向RCS均值也增加明显,设计时需进行综合权衡;在不影响结构和装载的情况下,下表面偏角尽量小,修形长度取0.15c,对翼型的低、高速气动和隐身特性都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