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7篇
  免费   3108篇
  国内免费   1284篇
航空   9214篇
航天技术   2568篇
综合类   697篇
航天   3500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681篇
  2021年   742篇
  2020年   659篇
  2019年   567篇
  2018年   694篇
  2017年   808篇
  2016年   560篇
  2015年   707篇
  2014年   663篇
  2013年   759篇
  2012年   825篇
  2011年   934篇
  2010年   823篇
  2009年   825篇
  2008年   841篇
  2007年   720篇
  2006年   638篇
  2005年   558篇
  2004年   512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56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7篇
  1976年   16篇
  1975年   15篇
  197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51.
Measurements of the wave emission of the topside ionosphere made onboard the APEX satellite using the electric component of the wave field in the 0.1–10 MHz frequency band are presented. At middle latitudes a wave intensity decrease was observed in the broad-band spectrum of the electrostatic noise at the electron cyclotron frequency. It is shown that a break in the spectrum of electrostatic modes at the electron cyclotron frequency (the absence of the plasma eigen-frequencies) may be a cause of the observed effect. The increase of the intensity at the electron cyclotron frequency in the ionospheric trough and at latitudes above the trough region as compared to middle latitudes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capture by plasma irregularitie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 of the auroral electron fluxes.__________Translated from Kosmicheskie Issledovaniya, Vol. 43, No. 3, 2005, pp. 201–208.Original Russian Text Copyright © 2005 by Izhovkina, Prutensky, Pulinets, Kiraga, Klos, Rothkael.  相似文献   
152.
We consider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ce in spectral indices of the spectra of single hadrons and all hadrons (snglh)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dices of the spectra of galactic cosmic ray (GCR) protons and nuclei.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at the mountain level the ratio (pZ)/(snglh) is always larger than unity, if (snglh) > 0.1. From the experimental value snglh = 0.4 ± 0.05 we derive that, in the vicinity of E = 10 TeV, pZ 0.49 ± 0.06 , i.e., p 3.09 ± 0.06.__________Translated from Kosmicheskie Issledovaniya, Vol. 43, No. 2, 2005, pp. 83–87.Original Russian Text Copyright © 2005 by Grigorov, Tolstaya.  相似文献   
153.
林雪  张育林  刘昆 《上海航天》2004,21(1):41-43
以微型扫描激光距离探测器(MS-LRF)为测量工具,将卫星绝对姿态确定方法中的双参考向量法用于卫星相对姿态的确定,给出了确定方法并对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4.
锥体目标空间进动特性分析及其参数提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文彬  刘永祥  任双桥  黎湘  庄钊文 《宇航学报》2004,25(4):408-410,422
空间进动是弹道导弹中段飞行过程中锥体目标特有的运动特性,本文首先建立了锥体目标空间进动数学模型,给出了姿态角与空间进动参数的关系式,并利用进动参数获取了反映目标质量分布特性的惯量比。然后通过对目标RCS回波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估计进动参数,以此为雷达目标识别提供新的技术思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估计出目标的进动角。  相似文献   
155.
在轨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测控关键技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期)6星蚀地影、月影分别发生于地球和月球遮挡太阳到卫星的光线时。地影固定出现在太阳运行到赤道附近的每年春、秋分前后约23 d的凌晨,1年有90 d多。地影发生的时刻和持续时间与卫星的定点位置、轨道倾角有关。月影的出现与卫星位置有关,但无明显规律。6.1 TDRS地影根据地球-卫星-太阳的相对位置(如图7所示),设TDRS在距地心为r的点PT处,它与地日连线对地心的张角φ=arccosST·SS|ST|×|SS|,(21)式中:SS为O-XIYIZI系中太阳矢量。图7地球-卫星-太阳相对位置Fig.7 Position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un,the earth and a sate…  相似文献   
156.
塞式喷管多参数性能优化计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影响塞式喷管推力性能的因素中总结出内喷管倾角,内膨胀比、总膨胀比,燃气总压和飞行高度这五个主要因素,并以推力最大为目标函数运用枚举和逐层优化的方法对上述五个参数的取值进行优化计算,提出了对这五个参数进行优化取值的方法并得到了相关结论,其结论可为实际的塞式喷管发动机设计研制提供部分的理论依据。指导相关设计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7.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封装体积越来越小,功率却越来越大,这就使电子设备的温度日益增高,而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又与温度密切相关,良好的散热是电子设备应用中重要的一环.本文以通用的矩形翅片式散热器来对比带集中热源和带平均热源的散热器的温度差异,提出以嵌入热管的方法来解决带集中热源散热器的散热难题,并运用IcEPEK软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8.
董剑  刘宏伟  曲峰  杨孝宗 《宇航学报》2006,27(Z1):190-194
故障检测是设计高可用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研究了双模高可用容错服务器的故障检测机制.首先,通过马尔科夫模型对服务器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设计高覆盖率和高成功率的故障检测机制对系统可用性的重要影响.针对传统使用的故障检测机制成功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仲裁检测机制,仲裁系统采用容错方案设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双机无法对故障做出正确判断时,可作为可信的第三方对故障做出准确的定位,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检测成功率.在此基础上,一种基于仲裁的多层心跳检测机制被应用到了实际系统的设计中,并通过试验证明了其可满足可用性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9.
通过浸渍/炭化(PIC)工艺制备了糠酮树脂炭块及糠酮树脂基炭/炭复合材料,对其密度分布、力学和热物理性能及微观结构高温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糠酮树脂炭块及其炭/炭复合材料密度分布较为均匀,其压缩强度分别为33.9、99.4 MPa,室温~1 000℃时平均线膨胀系数分别为3.91×10-6、1.69×10-6K-1;当热处理温度达到2 100℃左右时,Lc值开始大幅度增长,标志着无定形碳向石墨晶体结构转变。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炭/炭材料石墨微晶尺寸增长幅度比纯树脂炭的大,树脂炭块的显微结构为一种高孔隙度的炭结构,但在炭/炭复合材料中树脂炭与纤维之间界面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0.
复合材料裙级间连接结构强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合材料裙级间螺栓-柱销连接结构试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逐渐损伤模型。该模型可模拟试件损伤起始、发展及最终破坏的整个过程,并能较好预测试件破坏的模式和强度。该模型包括应力分析、失效判定准则和材料性能退化3个步骤,采用该模型对试件进行了损伤扩展分析和强度预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