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204篇
航天技术   73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8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3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本文针对一种“从自由结构试验提取约束结构试验模态的动柔度法”,在遇到ω≈λh,s和ω>λh,k 1两特殊情况下将无效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对策,这种“对策”就是作者曾提出的“混合移频”技术辅以“逐个移频”步骤,最终发现,不仅对于两种“特殊情况”,本文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就是对于“一般情况”,采用本文改进方法也优于原有的方法。  相似文献   
312.
姿控推进系统发动机关机的管路瞬变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一维液体瞬变管路方程出发,采用有限差分格式的特征线方法,针对某姿控推进系统发动机真实氧化剂管路的关机瞬变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对系统不同部位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计算,喷注前的最大瞬变压力达到储箱压力的3倍,得到的结果与试车数据是一致的,对液体发动机管路工程设计具有参考价值,表明该方法可以方便地对包括许多管路,阀门和推力室的复杂系统进行动态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313.
涡轴发动机动力涡轮转子高速动平衡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针对动力涡轮转子空心、薄壁、大长径比、带弹性支承和挤压油膜阻尼器、内置测扭基准轴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转速、多平面、分步平衡"的方法,设计了一组精密平衡卡箍,建立了一套涡轴发动机动力涡轮转子高速动平衡的平衡步骤和平衡工艺,给出了动力涡轮转子的平衡判定准则,在全转速范围内进行了动力涡轮转子的高速动平衡,最高平衡转速大于20,000r/min。所建立的平衡方法和工艺已应用于某型涡轴发动机动力涡轮转子的高速动平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14.
绝热材料动态烧蚀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绝热材料的动态烧蚀特性,建立了一种敞开环境下绝热材料烧蚀表面的实时监测方法,用光学技术实时记录绝热材料试样表面烧蚀形貌和烧蚀面退移过程,通过图像处理,成功获得了绝热材料动态烧蚀率和烧蚀形貌的相关信息。该监测方法可对一定条件下炭化层的动态烧蚀性能进行评估,通过图像的批处理可获得每一时刻的动态烧蚀率和前n秒的平均线烧蚀率,适用于绝热材料动态烧蚀特性研究,还可以用于研究在绝热材料表面的炭化层形成和消耗特性。  相似文献   
315.
船载星敏感器测星数据蒙气差实时修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船载星敏感器安装在航天测量船上而引起的测星数据如何进行蒙气差实时修正问题,在分析船载经纬仪目前使用的蒙气差修正方法和中国天文年历提供的蒙气差修正方法的修正精度的基础上,提出船载星敏感器测星数据的蒙气差实时修正方法,给出蒙气差常数R0和温度变差乘数A的改正量α的计算公式,解决了工程应用上的高精度和实时性问题;同时,在分析大气温度、大气压力对船载星敏感器测星数据蒙气差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应用中的气象数据采集与使用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316.
317.
提出了一种测试聚氨酸预聚体合成中氨酯化反应和支化反应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理论模型,并对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与乙二醇(EG)的预聚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3CNMR测出的支化概率值跟从理论模型中获得的支化概率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18.
In order to improve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performance of distributed 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radar system in multi-target scene, we propose a novel approach of Adaptive Waveform Design (AWD) based on a constraine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O). The sparse measurement model of this radar system is derived, and the method based on decomposed Dantzig selectors is applied for the sparse recovery according to the block structures of the sparse vector and the system matrix. An AWD approach is proposed, which optimizes two objective functions, namely minimizing the upper bound of the recovery error and maximizing the weakest-target return, by adjusting the complex weights of the emitting waveform amplitudes. Sever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rovided and their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radar system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hen this MOO-based AWD approach is applied to the distributed OFDM MIMO radar system. Especially, we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AWD approach when the available samples are reduced severally and the technique of compressed sensing is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319.
为了满足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需要,确保探测器有效载荷科学数据的顺利下传,将采用天线组阵的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天线组阵数据接收技术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国内尚属首次,为此开展了信号合成方法和处理流程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模型计算和基于科斯塔斯环的搜索估计相结合的初始时延和多普勒频差快速估计方法。利用现有的密云站50 m天线和昆明站40 m天线,以嫦娥3号着陆器数传信号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天线组阵与数据接收技术检验实验。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全频谱合成方法优于符号流合成方法,其合成损耗小于等于 0.45 dB ,可用于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线组阵的信号合成;初始时延和多普勒频差快速估计方法可提高广域组阵信号互相关的搜索效率;所确定的信号合成技术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可用于后续信号合成软硬件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相似文献   
320.
We analyze the complete set of in-situ meteorologic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Viking landers in the 1970s to today’s Curiosity rover to review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dern near-surface climate of Mars, with focus on the dust, CO2 and H2O cycl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radiative and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 near the surface. In particular, we provide values of the highest confidence possible for atmospheric opacity, atmospheric pressure, near-surface air temperature, ground temperature, near-surface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and near-surface air relative humidity and water vapor content. Then, we study the diurnal,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se quantities over a span of more than twenty Martian years. Finally, we propose measurement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rtian dust and H2O cycles, and discuss the potential for liquid water formation under Mars’ present day condition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Mars missions. Understanding the modern Martian climate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if Mars could have the conditions to support life and to prepare for future human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